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小麦网腥黑粉菌和光腥黑粉菌冬孢子的红外光谱,获得了谱图。两种光谱的差异较大,而同种的光谱则较为相似。光腥的光谱各吸收带的强度均较高,且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好;网腥光谱的强度则较低,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差,酰胺Ⅱ,呈现一个宽斜肩峰。据此,可用于两种孢子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g9890基因编码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根据小麦矮腥黑粉病菌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效应蛋白g9890,通过PCR技术获得g9890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以及亚细胞定位分析。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表明,g9890基因全长为1 038 bp(包括终止密码子),共编码34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 353.32,理论等电点为5.02。g9890效应蛋白不稳定系数为15.94,疏水性指数为-0.312,是一种亲水性且稳定的蛋白。将g9890基因与pbin-GFP载体重组,利用冻融法转化至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V3101中,将其注入烟草进行瞬时表达分析,并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测该基因的定位状况,结果显示,g9890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上。  相似文献   
3.
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是玉米常见病,不仅危害玉米质量,更降低了玉米产量,只有认清病源,摸清发生规律,科学防治,才能保证玉米质量,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植物检疫》2012,(2):74
黑粉菌和腥黑粉菌(Smuts and Bunts)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能引起粮食作物、牧草等经济作物的减产和产量损失。国际黑粉菌和腥黑粉菌研讨会自1976年始每两年举办1次,分享和讨论全球学者在  相似文献   
5.
臧穆 《中国食用菌》2006,25(4):17-17
一六四 Peter R.Day.美国近代真菌学家。他注意以毒攻毒的研究.对一些病原菌.如黑粉菌属Ustilago.栗碳疽菌属Endothia均是致禾本科和壳斗科植物的病原菌.其危害的程度非常严重.但分离出相应的病毒和菌质体(Plasraids).接种到植物感病处.可以对病有抑止作用。这对一个以险攻险的思路。韩信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战术,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起而回生。这也是一个科学规律。对治病。对入药.对战争的站术运用.以险克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几年水污染的严重,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污水处理和富营养水治理成为现阶段工作的研究重点。经过研究筛选出一些能有效改善水质的水生植物,如菰和菖蒲。本文对菰和菖蒲对污染水体净化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1病源特点 丝黑穗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黑粉为冬孢子。病原菌大部分在土壤中越冬,少量在种子中越冬。冬孢子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条件适宜时即可萌发。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7~32℃,最适温度范围为27~30℃。  相似文献   
8.
大麦黑粉菌呈世界范围分布,是大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在中医上又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大麦黑粉菌的分类及生理特性,大麦黑粉菌与寄主大麦的互作及其侵染机理,大麦黑粉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大麦黑粉菌转基因技术体系建立和大麦黑粉菌基因组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温度、水分含量、光照条件、p H值对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3~28℃、光照与黑暗间隔12 h、p H值5~7的条件最适合冬孢子萌发;同时,还观察和描述了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次生小孢子形态及产孢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9种培养基均能产孢,在4%葡萄糖酵母膏液体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多,存在3种不同形态的次生孢子,带荚膜的次生孢子无活性。  相似文献   
10.
茭白黑粉菌营养菌丝的分离与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黑粉菌冬孢子通过单孢子分离所得菌株,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菌丝呈梭状,一般1~17个隔,于分隔处可产生1~2级分支或不分支,其上产生担孢子,两端尖锐或略钝圆,大小为1.5~6.0 μm×16.5~225.0 μm.这些形态特征与冬孢子在马铃薯液体中萌发形成的菌丝形态完全一致.此外,梭状菌丝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厚垣孢子,其萌发方式与冬孢子一致.由此,确证了梭状短菌丝是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的营养菌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