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6篇
  25篇
综合类   36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1份糜子材料为基础材料,对生育期、农艺性状及营养指标进行记载、测定,并借助SPSS、Excel软件对测定指标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长的糜子品种较生育期短的糜子品种主茎节数更多;在不同脂肪含量的糜子品种中,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淀粉含量相对减少;在不同淀粉含量的糜子品种中,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水分含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区糜子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干旱区糜子丰产栽培技术措施马尚明(宁夏西吉县畜牧局756200)糜子是宁南山区主要备荒救灾作物之一。常年平均播种面积4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5%。它具有耐旱、耐瘠、耐盐碱、适应性强、生育期短、稳产高产等特点。宁夏西吉县糜子大面积丰产示范田获...  相似文献   
3.
4.
利用荧光SSR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分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糜子起源与进化,可为糜子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15个糜子特异性荧光SSR标记检测来源于中国11个省(区)的132份糜子种质资源,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2~14个,平均7个;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36~0.8676,平均0.529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893~0.8538,平均0.4864。采用遗传距离的聚类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类群I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II来自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类群III来自于北方春糜子区,类群IV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分析模型的遗传结构表明,中国糜子资源来自4个(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基因库,与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材料的地理起源相关。糜子遗传变异丰富,主要存在于糜子材料间。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准确揭示了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赤峰地区糜子选择育种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就每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糜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施氮时期对糜子光合特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087-1091
以晋黍9号为材料,通过分析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及其相关系数,研究了施氮时期对糜子光合特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施氮较一次性施氮特别是花期施氮能明显提高糜子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不同器官氮素含量,花后10 d增加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33%~20.85%,1.35%~18.13%,0.99%~20.8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的氮素含量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在糜子叶片中,N3,N4和N5处理在开花期—花后10 d期间氮素含量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7.20%,10.20%和9.91%;花期以后不同处理光合色素含量和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大小都表现为N4N5N3N2N1N0。研究表明,基肥、拔节肥、开花肥按2∶4∶4施氮,可以有效地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和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种类外源激素对糜子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用5种外源激素在糜子3~4叶期喷施,连续处理2次,喷清水为对照。记录糜子苗期基本苗数、拔节期总茎数、成熟期穗数等性状,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脱落酸(ABA)能够显著降低糜子的分蘖数,施用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矮壮素(CCC)也能减少糜子分蘖数,但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用多效唑(PP333)对糜子分蘖数没有明显影响;施用GA3、IAA、CCC能够增加分蘖穗数,而ABA、PP333降低分蘖穗数;各处理分蘖成穗率都较对照高,ABA处理分蘖成穗率为最高达到25.20%;ABA处理主茎穗占比较对照增加,分蘖穗占比降低;GA3、IAA、CCC处理主茎穗占比相对于对照降低,分蘖穗占比增加,PP333处理与对照相近;5种外源激素对糜子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施用ABA产量最高,可能与主茎穗占比高和分蘖成穗率高有关系。在糜子3~4叶期喷施5种外源激素,对糜子有显著作用的是ABA,主要表现在ABA能够降低糜子分蘖数,保证了主茎的成穗数量,增加了分蘖成穗率,从而提高了糜子产量。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 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9.
糜子是禾谷类作物中最抗旱的作物之一,又是一种很好的复种作物,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随着人们对小杂粮需求的大幅增加,糜子收购价格维持在每千克3.0~3.5元,利用糜子加工而成的黄米每千克10~12元,在隆德县山旱地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糜子的小孢子发生与花粉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结果表明,糜子小孢子发生与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过程,与稻麦等禾本科作物相似:减数分裂属顺序型,一般形成等面形四分体;也观察到线形、T形及各种倾斜形的四分体;小孢子经两次有丝分裂发育成三核型花粉粒;成熟的花粉粒为球形,具一个萌发孔,直径48(45~52)μm.花粉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的运动、淀粉积累时期及花粉粒体积增大动态的观察结果与一些报道不同.糜子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与花药长度存在密切关系,而花药长度随时间呈S形增长方式.本文利用上述关系求得小孢子发生与花粉发育各阶段的经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