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农村机电》2006,(4):22-22
浙江新昌县盛涨机械厂(电话:0575-6886019)研制成功盛涨牌CSZ6CCB8001B型名茶炒制机。该炒制机是在传统手工炒制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制改进而研制的新一代茶机,具有性能好,牢固耐用,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该炒茶机采用自动控温装置和特殊隔热技术,锅底温度均匀、省电,并设置炒板位置调节机构。炒制出来的龙井扁形茶色泽绿翠,香味醇爽,扁平光滑,芽叶完整。该炒茶机已获“浙江省农业厅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该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电源电压:220V功率:电机0.75kW电热板4.4kW加热温度:120~200℃青叶投量:每锅0.3~0.4kg生产率:0.4~0.6kg…  相似文献   
2.
普陀佛茶以其似螺似眉、白毫显露、形似拜佛之像的外形与鲜嫩爽口、清香持久的特色成为全国名茶之一.但其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费时费工、技术要求高,每名熟练炒茶工每工仅能炒制1.5 kg佛茶,炒制成本高.为降低成本,提高佛茶市场竞争力,舟山市于1998年开始开展佛茶全程机械化炒制试验,机械化炒制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解块→初烘→搓团、提毫→烘焙、提香.  相似文献   
3.
扁形茶是浙江省重要的绿茶产品,年产量在4万吨以上。由于过去都以手工炒制为主,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功效低,而且产品的质量也不稳定,不少茶农纷纷采用机械炒制。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做了单锅扁茶机和四锅连续扁茶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4月18日,2011’舒.霍.岳首届名优茶手工炒制擂台赛在舒城县晓天镇隆重举办。擂台赛由舒城县茶叶办、舒城县扶贫办、霍山县茶叶办、岳西县茶叶局主办,舒城县晓天镇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5.
一、炒制糙米、糙米芽的制备1.炒制糙米工艺流程:湿式精选→润米→干燥→焙炒→冷却→包装。①湿式精选:用水洗去糙米中的杂质,如谷壳、泥尘。此工序可起到"着水调质"的作用,改善籽粒结构,  相似文献   
6.
6月5日,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扁形茶(龙井茶)连续自动炒制机在杭州通过了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产品通过微机与自主设计的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并采用流程计量控制,实现了扁形茶(龙井茶)加工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茶叶加工的技能要求,使炒制的扁茶品质更为均匀一致,从而提高了成品茶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力和能源消耗,为扁形茶(龙井茶)连续化生产线提供了一种关键性没备。  相似文献   
7.
农民从实践中增长了智慧与才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嵊县(现嵊州市)不少人研制珠茶炒干机。其中最为理想的是该县北山区电厂工人师傅马传全试制成功的珠茶炒干机于1967年问世,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的珠茶炒干机。当时也有一些人习惯于手工制茶,总认为人工炒的珠茶好,机制茶质量差,但经过多次的比试,机器制茶不但工效比手工制茶提高了十多倍,一台炒干机一天可炒制150-200公斤。  相似文献   
8.
最近,浙江省富阳市高桥镇坑西村,茶农们正在家门口悠闲地炒制茶叶,抬头远望去,三三两两的采茶人也自由地散落田间、山坡上。与一年前的茶叶上市时间相比,这一切似乎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在高桥镇茶叶协会会长、坑西村种茶能手赵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多穗石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晾干、炒制和发酵的多穗石柯茶为样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和主成分分析(PCA)定性和定量地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有58种化合物被识别;三维谱图和指纹图谱显示不同加工工艺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有差异,多穗石柯叶在不同加工条件下产生热分解和一系列化学反应.HS-GC-IMS与PCA相结合,可快速、灵敏地对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10.
《浙江农村机电》2006,(5):20-20
8月13日,由新昌县恒峰名茶机械厂生产的自动名茶辉锅机和顶锅式名茶炒制机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自动名茶辉锅机”是集茶叶紧条、增色、脱毛、提香等作业为一体的名茶后处理炒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地方名茶、龙井茶的炒制。鉴定委员会认为:产品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同意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