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土壤类型。灰漠土是新疆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石灰性强,含碳酸钙7%—13%,碱化现象普遍,pH值8.0—8.5,哪一种测定方法较为适用于这种土壤呢?我们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的原理,在实验室大量测定比较各种速效养分测定方法的条件的基础上,在北疆4个县(市)选定试验区,一方  相似文献   
2.
3.
滴灌磷肥在灰漠土中运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在土壤中的迁移是影响农业系统磷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同位素 32P示踪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研究了滴施磷酸一铵在灰漠土中的运移。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滴施磷肥可以增加 0~ 15cm土层有效磷的含量。在 0~ 20 cm土层均有不同比例 32P的分布,但大部分 32P仍集中分布在表层,0~ 10 cm土层中的 32P占总量的 72.7%~89.5%,最高可达99%。不同施肥时期磷的运移距离有很大差异,T3(0~ 20cm)>T2(0~ 10 cm)>T1(0~ 5 cm),这可能是由于干湿交替导致土壤孔隙率变化,进而影响了磷的移动距离。平行于滴灌带方向上磷的运移距离比垂直于滴灌带方向更远。随着正磷酸盐浓度增加,磷的运移距离变大,滴施磷酸一铵处理 32P的移动距离达到对照的 2倍。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磷处理下棉田土壤磷素吸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田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新疆典型棉田5种施磷水平(P0、P75、P150、P300、P450)及不同层次(0~5、5~10、10~20、20~40、40~60 cm)的灰漠土进行磷素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P150处理吸附量最大,P0和P75处理吸附量较小,其中P150处理最大吸附量较P0处理增加了4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吸附量逐渐增大,处理间吸附量的差异逐渐减小,40~60 cm土层最大吸附量为0~5 cm土层的2.10倍。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的拟合度都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最大吸附量(Xm)与等温吸附曲线一致,以0~5 cm土层P75处理最小,为476.19 m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常数(K)与Xm呈相反趋势;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呈增加趋势,深层土壤小于表层土壤;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以P75处理最大,整体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磷解吸量与解吸率随吸附能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层越深,解吸量与解吸率越小,其中0~5 cm土层解吸量为40~60 cm土层的2.06倍。增施磷肥能够提高棉田土壤贮存磷的能力,施磷量75 kg·hm~(-2)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深层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受施肥水平的影响较小,供磷能力小于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由于长期施化肥和有机肥导致的碳投入差异对土壤微生物商的影响.[方法]依托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试验中的5个典型化肥和有机肥料处理,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商(qSMBC)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灰漠土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商(qSMBC)、土壤有机碳(SOC)与碳投入量和小麦籽粒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灰漠土SMBC含量和qSMBC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SMBC和qSMBC均在扬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7.5~ 106.0 mg/kg、0.41; ~0.61;.各施肥处理全生育期SMBC平均含量为:高量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hNPKM)>常量NPK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NPKS)>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其中hNPKM与NPKM处理、CK与N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生育期qSMBC的变化趋势为:NPKS> NPKM> CK> hNPKM> NPK.在试验中,尽管化肥配施秸秆(NPKS)的SMBC含量低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hNPKM或NPKM),但其提高qSMBC的作用优于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NPK),能够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总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SOC、SMBC含量均与碳投入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小麦籽粒产量与灰漠土SOC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而qSMBC与碳投入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期有机(有机肥、秸秆)无机肥料配施是新疆绿洲灰漠土农田增加土壤有机碳、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长期大量单施化学肥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湿筛和重液悬浮的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18年不同施肥模式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和1.5 NPKM)增加各有机碳组分的效果最显著,且粗和细自由颗粒有机碳、物理保护有机碳、矿物结合有机碳增加速率最高,平均分别达到0.12、0.06、0.08及0.17g/(kg.a);秸秆还田使粗和细自由颗粒有机碳分别以0.05和0.03 g/(kg.a)的速率增加,而撂荒和施化肥维持着各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不同有机碳组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以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幅最高,不同施肥模式下平均增幅是其它有机碳组分的2.18~.0倍;以矿物结合有机碳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9%7~7.8%,说明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对施肥较敏感,而矿物结合有机碳是灰漠土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综上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和培肥土壤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产高糖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新疆灰漠土资源,通过对新高粱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探讨和筛选适合新疆灰漠土种植的、糖—饲双高产能源型甜高粱优良品种.[方法]引进新高粱9号和新高粱3号(CK)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对两者的株高、茎粗、生物学产量、茎秆产量、籽粒产量和茎秆锤度进行检测分析比较.[结果]新高粱9号的锤度比对照无明显差异,但新高粱9号的株高、茎粗、生物学产量、茎秆产量、籽粒产量比对照有明显的优势.生物学产量最高达到了5 469.7 kg/667 m2,比对照高24.4;;籽粒产量平均363.3 kg/667 m2,比对照高33.5;.[结论]新高粱9号的株高、茎粗、茎秆产量、籽粒产量等农艺性状均高于对照,是很好的糖—饲双高产能源型甜高粱品种,适宜在新疆灰漠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8月4日至1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网主办,我院国家灰漠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承办的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网工作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赵林萍,监测站网总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马义兵,  相似文献   
9.
多菌灵对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代表性土壤灰漠土,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施用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多菌灵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 K2SO4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种群及生物量碳、生物量氮.[结果]在整个培养期间(47 d),施用多菌灵处理土壤的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显著降低,且抑制作用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25分别为11.39和10.44 mg/kg.多菌灵对放线菌作用不明显,但促进了细菌数量的增加;抑制了真菌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50为7.73 mg/kg.[结论]可以用土壤生物量碳和量氮来指示多菌灵在土壤中的残留状况,用真菌数量来指示多菌灵对土壤的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灰漠土农田土壤碳通量的计算以及灰漠土固碳潜力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连续定位施肥22 a灰漠土长期试验的12个处理中选择5个处理,利用英国ACE土壤碳通量测量仪,对其呼吸速率进行24 h的连续监测.同时监测试验区气温和5 cm地表温度等相关气象数据.[结果]长期施用有机物料(NPKM、M、S)的土壤呼吸速率总体高于不施用有机物料(NPK、CK)的处理,以单施有机肥(M)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秸秆还田处理其次.NPK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小于M和S,说明化肥配合有机肥的施肥方式能够减缓农田CO2的释放,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大于不施用有机物料的土壤,陈NPKM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地表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从农业固碳减排和土壤肥力培育的角度,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实现新疆农田地力提升和环境友好双赢的重要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