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2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70篇
  12篇
综合类   378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荆州市荆州区小麦适宜播量,完善区域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于2018—2019年在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以鄂麦580和郑麦9023为材料,进行了5个播量的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鄂麦580和郑麦9023适宜的播量分别为300 kg/hm~2和225 kg/hm~2;在适当密植的条件下,要注意赤霉病的防控以及配套抗倒伏农艺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亩增百斤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水稻高产,进行了亩增百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用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质量的方法.通过协调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了亩增百斤,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地.  相似文献   
4.
用盆栽方法进行播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充实度高。播量200g/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旱地绿肥品比及播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旱地节水农业应用与研究”项目的实施要求,为了尽快培肥地力,增强土壤自身抗旱能力,结合遵义市旱地绿肥种植品种单一、播量不足等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绿肥资源,快速培肥地力,从不同绿肥品种比较和适宜播量进行研究,有利于大力推进全市绿肥种植,使现有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于2000-2001年进行了旱地绿肥播量试验。  相似文献   
6.
1998年据湖州市农业局粮油站要求,在我所粳稻上设立了直播播量试验,进一步明确直播粳稻的最佳播量.  相似文献   
7.
白三叶是近年来由国外引进的草坪品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绿色期可达到280~300d以上。白三叶草坪草繁殖快,容易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建植成本低、易管理,所以,在一些对草坪质量要求不高的地区,利用白三叶进行交播,可逐渐替代原来管理成本高昂的冷暖型草坪。作者对白三叶进行了为期3年的交播试验,就该类草坪的建植、养护和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同类地区植坪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小麦田间调查时没有把播种深度作为主要调查指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旋耕机成为当前小麦栽培上的主要整地工具后,导致小麦播种深度过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造成出苗受阻、生长不良和病虫害发生严重等情况连年发生,所以播种深度已成为衡量小麦播种基础、苗期长势和后期发展趋势的重要数据之一。一、列为调查指标的分析上蔡县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耕地面积11.0万公顷,小麦常年种植面积9.3万公顷,近几年采用旋耕机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与播量,以2个大麦新品系2B11-5172和2B12-54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播量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期与播量的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也不显著。本研究中,早播以10月25日播种、播量为16万粒/667 m~2的组合较合适,晚播以11月4日播种、播量为24万粒/667 m~2的组合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休闲期深松下播期播量的试验,为了研究旱地小麦阶段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该地区最适的播种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早播减少播量(9月20日,67.5 kg/hm~2)和中播中量(10月1日,90 kg/hm~2)有利于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中、后期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与晚播增加播量(10月10日,112.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3%、15.2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4%、9.42%;中播中量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相关分析表明,播种—越冬、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耗水均与该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越冬阶段干物质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干物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育前期耗水少、中后期耗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期适量(10月1日,90 kg/hm~2)播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