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以盐城市主推品种扬麦23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播期(10月31日、11月5日、11月10日、11月15日、11月20日),播期推迟1 d播种量增加0.5 kg/667 m2,比较扬麦23不同播期播量的生育期和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播种到出苗时间加长,最短7 d,最长19 d,播期对最终成熟期影响不大,10月31日、11月20日2个播期最终成熟期相差3 d左右;随着播期推迟,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最终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均呈下降趋势,其中11月10日与11月15日2个播期最终产量由488.7 kg/667 m2极显著下降至455.4 kg/667 m2。生产上扬麦23在盐城地区适宜在10月31日—11月10日完成播种,宜控制基本苗在18万~20万株/667 m2。  相似文献   

2.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确定高产小麦尧麦16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小麦生育进程无影响;早播增加冬前至拔节期总茎数,而对生育后期总茎数无影响。增加播量可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总茎数;随着播期推迟,同一播量水平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降低。相同播期下,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播量的增加而递增;相同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降低。小麦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先升高后下降,在抽穗期达到最大。随着播量增加,产量和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与播量相比,播期对尧麦16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较大。尧麦16的最佳播期为10月7日,播量为300×10~4粒·hm~(-2);9月27日至10月2日播种,播量为225×10~4粒·hm~(-2),10月12日至10月17日播种,播量为375×10~4粒·hm~(-2),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3):144-148
通过播期、密度及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密度及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5日结合3 200株/667m~2播种,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年平均产量达到1 517.5 kg/667m~2,产值为1 521.8元/667m~2;覆膜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为1 830.6 kg/667m~2,产值为1 831.7元/667m~2,较露地栽培方式提高270.6元/667m~2;马铃薯套种萝卜产值达到1 663.2元/667m~2,较不套种模式提高263.9元/667m~2。说明5月5日覆膜播种配套间套作栽培技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能够促进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给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13-2015在关中中部灌区,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播期与播量对中麦895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显著影响中麦895的产量,其高产适宜的播期为10月12日-19日,适宜的播量为170.2 kg·hm-2~206.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显著。播量为185.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22日;播期为10月14日时,达到最高产量适宜的播量为130.5 kg·hm-2~207.3 kg·hm-2。播期和播量可显著影响中麦895的蛋白质含量和容重,对加工品质和拉伸品质没有显著影响;适期偏晚播种有利于提高中麦895的成穗数和千粒重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以扬农啤10号为材料,设计了氮肥用量和密度2个单因素试验,同时根据生产实践设计播期与密度的双因素协同试验,分析密度、氮肥用量及播期与密度协同等处理对扬农啤10号茎蘖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农啤10号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其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在基本苗15万/667 m~2、纯氮用量18.0 kg/667 m~2下,产量最高为486.44 kg/667 m~2。在施N量为14 kg/667 m~2、基肥∶蘖肥∶拔节穗肥为7∶1∶2条件下,11月2日播种,以基本苗16万/667 m~2的产量最高;在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基本苗的情况下,10月20日—11月14日期间播种,以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5万/667 m~2的产量最高,为444.23 kg/667 m~2;低密度早播或高密度迟播均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播期和密度对襄麦D31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襄麦D31对播期和密度的反应规律,于2015-2016年度在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10月14日至11月8日间,播期对襄麦D31的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因为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作用显著而对籽粒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以10月29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达7 329.5kg·hm~(-2)。在180万~315万·hm~(-2)范围内,播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分别呈现显著提高和显著下降的趋势;播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以180万·hm~(-2)密度时的产量最大。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播期和密度反应趋势不同。综合各项试验结果,为争取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襄麦D31(2015年)适宜播期为10月24日至11月3日,适宜密度为180万·hm~(-2)左右,以10月29日播种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麦浸种催芽试验,研究小麦种子浸种催芽、浸种不催芽和干种播种3个处理各自出苗情况、茎蘖动态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气温12.2℃的情况下,播前浸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4 d,成苗率提高6.5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8.8万/667 m~2,增加有效穗3.2万/667 m~2,增产63.1 kg/667 m~2;而浸种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2 d,成苗率提高3.8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5.4万/667 m~2,增加有效穗2.6万/667 m~2,增产38.9 kg/667 m~2,所以播前浸种催芽可以使晚播麦早出苗、出全苗,提高成苗率,减少用种量,提高分蘖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本结果为推广浸种催芽技术在迟播小麦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蒙啤麦3号大麦为供试材料,在通辽市进行播种期、密度处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辽地区蒙啤麦3号以3月29—4月19日播种、密度以30万~40万株/667 m~2为宜;在4月4日播种,且密度为40万株/667 m~2条件下,蒙啤麦3号在通辽地区可实现理论产量422.9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高邮市开展武运粳24不同播栽期、播栽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4产量受播期和播栽量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A1B1(5月22日播种,6月9日移栽)的处理产量为最高,达709.4kg/667 m2,主要因为总粒数与粒重的提高;对产量结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穗粒数与千粒重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滴灌冬小麦种植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27号为材料,设置2个播期(9月27日和10月7日)和3个播量(150、225和300 kg·hm-2),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的群体性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总茎数、返青后总茎数、成熟期收获穗数和主茎穗比重均随播量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播量间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出苗数、冬前总茎数和返青后总茎数均降低。各处理均在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且孕穗后10月7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下降比较慢。适当晚播有利于花后同化物和花前贮藏同化物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播期和播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显著性,在10月7日播种、播种量为225 kg·h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粮棉轮作两年三熟模式下棉茬小麦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5日、10月25日和11月5日)和播量(187.5kg·hm~(-2)、225.0kg·hm~(-2)、262.5kg·hm~(-2)和300.0kg·hm~(-2))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在孕穗期,10月25日播期时,播量过大(300.0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在扬花期,11月5日播期时,播量过小(187.5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物量逐渐降低,且随小麦生长发育推移,播期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晚播可以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播期推迟会降低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的茎蘖数,播量增加会提高小麦的茎蘖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的成穗数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穗数对小麦的产量贡献最大。增加播量使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穗数增加,所以相同播期时,播量对小麦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以播期10月15日、播量262.5kg·hm~(-2)产量最高。建议棉茬小麦适当早播,如果播期推迟,则应适量提高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及配比对扬农啤6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播期与子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以10月30日播种产量最高;适当的群体起点可得到较高的籽粒产量.密度与子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基本苗为17.06万/667 m2,产量最高;施N15 kg/667 m2,基蘖肥:拔节穗肥=7∶3,产量水平较高,其有效穗可达60万/667 m2以上,每穗实粒16-17粒,千粒重50 g,既有利于获得高产,又有利于提高啤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只对生育前期总茎数的影响显著,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3个播种期中,10月7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10月19日的,但与10月13日播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300万、420万和540万/ha 3个水平相互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180万/ha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7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300万/ha;10月7日至13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420万/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4个播期T1(10月31日)、T2(11月5日)、T3(11月10日)、T4(11月15日)和4个播量Q1(187.5 kg/hm^2)、Q2(225.0 kg/hm^2)、Q3(262.5 kg/hm^2)、Q4(300.0 kg/hm^2),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苏引麦3号苗用及啤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麦苗利用为目的的大麦生产,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播期为11月5日、播量为300.0 kg/hm^2的条件下,苏引麦3号的麦草鲜质量和干质量产量达到较大值,分别为40 720.35、4 840.80 kg/hm^2;以籽粒利用为目的的大麦生产,则在播期为10月31日、播量为262.5kg/hm^2的条件下,苏引麦3号的籽粒产量达到最大,为6 536.46 kg/hm^2。  相似文献   

15.
扬农啤7号(原名苏B0505)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于2005年育成。2010年2月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苏鉴大麦201001。该品种于2010年由江苏申川种业有限公司引进,上海市川东农场种植业中心并在第一、二、五、七作业区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产量表现2010年秋播,七区播期10月30-31日,667m2播量9.25kg,播种面积29.48hm2;一区播期11月2-5日,播量11.5kg,播种面积46.23hm2;二区播期11月6日,  相似文献   

16.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比较研究了5个播期条件下紫米稻的产量与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明显缩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播栽期推迟而显著提高,5月31日播种处理产量达4 693.0 kg/hm~2;播期对粮田紫1号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碾米品质以5月11日播种处理最好,5月21日播种处理次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Se含量以5月21日播种处理最高,稻米Zn含量以5月31日播种处理最高。综合来看,粮田紫1号在长沙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21-31日。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通过比较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晋麦86号生育期变化、群体动态、产量构成要素及单产水平等的影响,总结提出晋麦86号适宜的播期为9月25-30日,适当的播量是基本苗25万/667m2。  相似文献   

18.
对杂交粳稻甬优8号进行不同播期、基本苗、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x)对其全生育期(y)影响显著(F=82.71F0.05),呈显著负相关,y=-0.4x+149.67,(R=0.997 4);基本苗对有效穗影响显著(F=52.74F0.05),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呈递增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甬优8号最佳栽培组合为播期(5月5日)、密度(5.46万/667 m2)、施氮量(20 kg/667 m2)和水分(表层无明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连云港市主推小麦品种烟农19的最佳播期和播量。[方法】设置不同播种时期和不同播量,进行烟农19播期和播量的2因素试验。【结果]连云港市以10月2日播量150kg/hm2产量最高;播期过晚,应适当加大播量,10月26日播量应提高到300kg/hm2为宜;小麦种植不应迟于10月底、【结论]研究结果为确保连云港市小麦生产稳步增长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以六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多数品种的产量下降。另外,每穗秕粒数、每穴成粒重的播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穗秕粒数的品种播期互作效应显著,因而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六个品种中,沈农315、辽粳454在4月23日播种,6月2日移栽,适于当地种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