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长陵管理处绿化队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通过不同的宝顶方位、温度、诱木直径,来分析柏双条杉天牛的产卵、蛀入、化蛹、成虫迁飞的习性,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澳大利亚,主要迁飞性害虫有粘虫、棉铃虫、蝗虫和小地老虎等。他们对棉铃虫、蝗虫研究得比较多,对粘虫的研究则主要是借鉴了我国的研究成果,因而近年研究进展较快。对迁飞性害虫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昆虫雷达、气象遥感卫星观测、多点设置诱捕器捕获及昆虫携带花粉的电镜扫描等方法来进行的。近些年对迁飞性害虫的研究是澳大利亚昆虫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系迁飞性害虫,往往能在短期内暴发成灾,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为有效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加强监测预报的同时,笔者对药剂品种进行了筛选,注重开发生物药剂,以确保水稻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对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入侵已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该虫2018年年底已在缅甸形成虫源基地,并零星进入中国云南西南部地区。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缅甸和华南地区春、夏两季(3-8月)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缅甸地区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进入中国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的地区。结果表明:3-4月盛行的微弱西风不利于远距离迁移,但成虫的自主飞行可形成对云南和广西局部地区的近距离入侵;进入5月份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可能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因此,4月份之前要重点监控云南和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为害,此后,应将监控区域扩大至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18年向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害虫,具有“特能吃”“特能生”“特能飞”、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严重危害玉米、高粱、水稻等80余种作物,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达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因此,草地贪夜蛾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种养》2013,(7):4-4
目前,南方早稻种植区已进入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有关专家认为,受迁飞性害虫逐步北迁、增殖,早稻普遍进入感病敏感期,大部分稻区陆续进入梅雨季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螟虫等影响水稻产量的重大病虫普发、重发的风险增大,发生量将明显上升,发生范围增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抢抓防治时机,确保早稻生产安全,农业部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遵义市松墨天牛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饲养条件下观察,结果表明:在试验疫区松墨天牛雌雄比例接近1∶1,在实验室内雌雄成对饲养时,雌虫寿命在20 ~94 d之间,平均为53.6 d,雄虫寿命在21~113 d之间,平均为60.6d.每只雌性松墨天牛平均日产卵3.0粒,松墨天牛的平均刻槽有卵率、孵化率及平均刻槽入孔率、入孔迁飞率均较高,分别为97.3%、96.9%、86.9%、93.8%.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泰科技合作协定安排的项目,由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国际合作司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组成的赴泰国迁飞性害虫测报与防治考察组,一行四人,于1989年8月26日至9月1日,在泰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这次考察是由泰国国际合作厅负责安排,由国家农业合作部农业局昆虫与动物处水稻害虫研究组具体接待的。  相似文献   
9.
草地螟迁飞活动的雷达观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80年代初期,我国草地螟猖獗为害,其虫源和迁飞问题不清。1984年6月在山西省雁北地区应县应用雷达观测了草地螟蛾的迁飞活动,并辅以地面发生动态调查,查明当地越冬茧密度约达每平方公里2000万头,6月2日羽化率为2.7%,6月10日达66%。成虫在15℃以下不飞行,15—17℃受震动后,在近地面几十厘米高处做数米距离的飞行;18℃以上则能主动飞行;20℃以上大量主动飞行。迁飞的高度在400m 以下,多在80—240m之间。成虫一般白天不起飞,多数在日落前后起飞。飞行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多数向东北方向迁飞。在当地羽化盛期,当出现西南气流、气温上升达20℃以上时成虫大量迁飞。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迁飞性、气候性病虫害呈持续偏重发生趋势,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大发生,棉花病虫呈持续上升趋势。现将2006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如下。1两夏病虫1·1小麦条锈病预计鄂北发生程度5级,其它麦区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25·33万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