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3.
3个苦楝无性系生长规律和物候期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苦楝无性系生长规律和物候期的观测时明芝(聊城地区林业局,252000)苦楝优良单株820002、820009和优良类型820001是聊城地区林木种苗站选出的苦棵良种。为了解这3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规律和物候期,我们在进行无性系测定的同时,还对其年生...  相似文献   
4.
广西植物性农药资源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诚华 《广西植保》2002,15(2):29-31
植物性杀虫剂由于具有对人畜及害虫天敌较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等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广泛研究 ,目前已成为新农药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广西地处亚热带 ,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开发植物性杀虫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 1 994年《广西通志》统计 ,广西野生维管束植物种数共2 88科 ,1 71 7属 ,835 4种 ,占全国已知维管束植物种数 ( 2 780 0种 )的 30 .0 5 %。其中药用植物共约 40 64种 ,占全国药用植物种数 (约 70 0 0种 )的 5 8.0 6%。《中国有毒植物》一书列入有毒植物 1 30 0余种 ,其中360…  相似文献   
5.
用3龄菜青虫(Pieris rapae L.)对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eit)块茎和苦楝(Melia azedarach L.)叶、果的汁液进行了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半夏对菜青虫的胃毒作用和室内防治效果较高,72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75.8%和82.3%,触杀作用为38.6%,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速生苦楝良种,以前期筛选的42个苦楝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苗期生长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苦楝无性系苗期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地径、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15.25%;S20,S7,309,S80和122等5个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苗高和地径均超过对照苏楝1号10%;53,A663,296,S132,A562和S26等6个无性系生长表现较差,苗高和地径均低于对照20%。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对比试验林参试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记述在商河县发现的2种山东新记录种,其中太行刺皮瘿螨Aculops taihangensis HongXue危害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Simarubaceae);楝刺皮瘿螨Aculops wenxianensis Song,XueHong危害苦楝Melia azedarach L.(Meliaceae)。记述其危害状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苦楝在重金属Cd和酸雨的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人工配置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和3个梯度模拟酸雨(pH值5.6、4.5、3.5)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苦楝幼苗生物量、Cd含量及叶片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Cd(≤30 mg·kg-1)单一及其与pH值4.5酸雨复合处理对幼苗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有促进作用外,其他处理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复合处理对苦楝幼苗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叠加效应;单一Cd处理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幼苗根、茎、叶中Cd含量逐渐升高,且根系大于茎叶,复合处理抑制了植物对Cd的积累,对叶片的抑制作用最强;Cd和酸雨单一及复合处理下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有所增加,分别在60 mg·kg-1 Cd、pH值5.6,60 mg·kg-1 Cd、pH值4.5和90 mg·kg-1Cd、pH值4.5时出现阈值;在AsA-GSH循环中,单一Cd处理下,AsA、GSH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一酸雨处理对上述4个指标的影响不尽一致,而复合处理下上述指标在Cd浓度≤60 mg·kg-1、pH值≥4.5时均能保持较高值,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均出现了阈值。综上所述,苦楝对重金属Cd和酸雨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可在Cd浓度≤60 mg·kg-1和pH值≥4.5的酸雨双重污染区域正常生长。本研究结果为土壤Cd污染的酸雨区域的修复植物筛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树龄的苦楝对家白蚁的毒力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珍友  张业光 《昆虫天敌》1991,13(3):151-154
采用苦楝的不同树龄,分别是17年、15年、11年、8年、5年的木材、表皮、种核,对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进行室内毒力和抗蛀性能测定,比较其差异程度。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五组不同树龄的样品对白蚁的致死率均是100%。抗蛀性能结果表明,五组不同树龄的木材样品的消耗量在22.5—26.33%之间,表皮、种核均未受蚀。其中8年的木材对白蚁的毒性较大;五组不同树龄的表皮对白蚁毒力的差异显著,树龄长的表皮对白蚁的致死时间较快;五组不同树龄的种核对白蚁毒力的差异不显著。家白蚁对五组不同树龄的样品消耗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苦楝根皮、树皮和果实中分离出多种四环三萜类杀虫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对菜青虫和亚洲玉米螟均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川楝素对菜肯虫还有明显的胃毒活性。从苦楝中分离出的几种非四环三萜类物质对昆虫的生物活性均较低,仅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另外对几种三萜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