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在体外对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MIC),研究红茶菌与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红茶菌与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中草药红茶菌原液对高浓度的霍乱弧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与红茶菌相比,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对霍乱弧菌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红茶菌饮料澄清度与抗氧化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对红茶菌的澄清度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红茶菌饮料澄清度逐渐降低,培养5d的红茶菌饮料澄清度较好,达80%以上;但是超过5d,红茶菌饮料澄清度显著降低。(2)红茶菌饮料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e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前5d内,红茶菌饮料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随之增强;但是培养5d后,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反而发生了降低。  相似文献   
3.
红茶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物。为进一步研究红茶菌中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从红茶菌中分离纯化出4 株乳酸菌(HC、HD、HQ、HL),以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产酸情况、生长性能、耐盐性、耐酸性和耐胆盐性测定综合评价红茶菌中4 株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4 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4 株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 ℃,在14 h后均处于稳定期;菌株HC、HD、HQ和HL的最适接种量(体积分数)分别为4%、4%、6%和6%;4 株乳酸菌均有一定的耐盐性,耐酸和耐胆盐性均较好,其中HQ以最佳。  相似文献   
4.
红茶菌又名海宝,是一种由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传统酸性茶饮料。实验从红茶菌中对乳酸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对纯化所得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红茶菌中分离出的4 株菌(分别编号为XC、XD、XL和XQ)均为植物乳杆菌,且在培养14 h时达到稳定期;在4 株乳酸菌的生长过程中,pH值和滴定酸度均呈下降趋势;菌株XC、XD、XQ的最适接种量均为4%,菌株XL的最适接种量为6%;4 株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 ℃,且均不耐盐;4 株乳酸菌对胆盐和酸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其中菌株XQ对  相似文献   
5.
红茶菌菌液对亚硝酸盐降解及NO的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红茶菌菌液预防胃肠癌的保健机理,初步研究了红茶菌菌液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红茶菌菌液能够快速降解亚硝酸盐,同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O。在红茶菌菌液中添加100~1000mg/L的亚硝酸钠,红茶菌菌液在2h内的降解量可达到89.02~431.16mg/L;在红茶菌菌液中添加5~200mg/L的亚硝酸钠,红茶菌菌液在20min内可产生52.3~376.1mg/m3浓度的NO。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海藻酸钠和明胶复合载体协同固定化红茶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红茶菌饮料实现标准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红茶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海藻酸钠浓度、明胶浓度、CaCl2浓度对固定化红茶菌的机械强度和总糖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固定化颗粒的机械强度随着海藻酸钠浓度与CaCl2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随着明胶浓度增加机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固定化颗粒的总糖利用率随着明胶浓度和CaCl2浓度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结论】固定化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5.50%、明胶浓度1.50%、氯化钙浓度0.5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颗粒的机械性能好总糖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