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8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根据北方蚕区蚕业科研协作会议精神及桑蚕品种组共同鉴定工作细则,2002年春我所对山东、陕西的六对品种进行了区域鉴定.另外,2002年春我所还承担了全国新品种鉴定工作.现将2002年春的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西蚕业》1997,34(1):61-61
鲜茧经头冲后,茧层似已干燥,但蛹体仍含有很多水份,经过半干茧处理,可使蛹体水份通过茧层继续散发,使茧层吸收部分水分,增加二冲时的抵抗力,避免茧层过于而影响解舒,并能缩小半干茧干湿差距,有利于二冲干燥均匀,同时,分二次干燥,可以提高烘茧设备的利用率,如果蛹体水份,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发生蒸热,蛹体变黑甚至霉烂,造成解舒不良,影响丝质,降低缫丝的经济价值,因此,半干茧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蒸热,消灭霉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首次对赤霉素在桑、蚕上的应用作了系统研究:在研究不同浓度对桑树产叶量的影响的同时,亦对处理后桑叶和赤霉素本身对蚕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用赤霉素处理桑树有增产效果,但处理浓度以5ppm左右为适,过高过低,则效果差且5ppm的浓度处理过后秋叶之硬化减轻。2.用赤霉素喷洒桑树采其叶养蚕和用赤霉素直接添食,5ppm浓度对茧丝成绩和家蚕的正常生理均无不良影响,但浓度过高,对丝质的其些指标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多菌灵及漂白粉液消毒过的桑叶饲养育原蚕对其产卵及后代杂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有效防止家蚕微粒子的食下传染,对原蚕的生长发育、健康性、产卵等均无不良影响;对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及茧丝质也不无不良影响。多菌灵的控微效果与桑叶全程浸消的效果基本一致,但其操作比桑叶全程浸消简单、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蚕品种"峨·眉×风·光"的中国品系峨、眉的丝长和疵点性状,通过活蛹缫丝方法进行改良,选丝长长、疵点少的个体制种继代,连续进行两季。2017年秋季开展杂交试验,改良后的"峨·眉×风·光"一代杂交种丝长1153.9米,纤度2.593dtex,净度98.12分,未改良的"峨·眉×风·光"杂交种丝长1008.8米,纤度2.914dtex,净度为94.37分。试验表明,改良后的"峨·眉×风·光"净度和丝长显著提高,纤度变细,纤度均方差变小,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刘俊凤  杜周和  张剑飞 《四川蚕业》2006,34(3):57-58,60
1303×130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十·五”期间在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下选育出的优质强健夏秋用双限性蚕品种。这一对蚕品种具有健康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等特点,且该品种为限性品种,具有常规品种所不具备的特殊的经济价值,能早期识别雌雄蚕,完全符合现代养蚕技术体系的要求。该品种于2002年秋季、2003年秋季分别以781×7532、洞庭×碧波作对照在室内进行杂交种饲育鉴定和茧丝质鉴定(成绩见表1、表2);于2004年秋、2005年秋以夏芳×秋白为对照参加了由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安排的四川省级共同鉴定(成绩见…  相似文献   
7.
选取市场销售的其中7种不同牌子的蚕用营养饲料,4龄饷食后第二天起连续添食,发现:试验B的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略低于对照,其他试验区蚕的发育经过、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上车茧率、一茧丝长和干茧出丝率与对照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的蚕用营养饲料对家蚕没有增产和增丝效果。  相似文献   
8.
章韶光 《中国蚕业》2004,25(3):69-70
随着我国加入WTO,给茧丝绸这一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现今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如何推进茧质、丝质的全面提升,确保市场占有率,必须从源头抓起,只有加强优质茧基地建设,蚕桑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面对蚕茧生产的诸多环节,围绕质量这个中心,从组织形式、科学引导、技术措施、利益协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这一产业增长方式由过去的粗放扩引型向质量集约型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邓亚秋  冯昱  覃晓丽 《四川蚕业》2015,(1):43-44,49
<正>"川山×蜀水"是我场与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共同选育的春、夏、秋兼用品种,是一对体质强健、容易饲养、产量高、丝质好的蚕品种。200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因茧丝质综合性状优良,特别是该品种净度好、纤度适中,适合缫高品位生丝,近年来推广量逐年增加。为满足市场需要,加大该品种推广力度,现将我场近年秋季繁育该对品种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1加强饲育期的管理1.1做好转青卵排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系统选择、杂交改良等方法。对解舒、净度、强伸力、茧丝长等家蚕主要丝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解舒、净度、茧丝长系统选择与杂交改良是有效的;对解舒率和茧丝长进行严格综合系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解舒率与茧丝长的负相关关系;系统选择法所建立的解舒好系与解舒差系能稳定遗传;解舒率与强力、伸长度成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很低,一代杂种的强力高于原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