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125篇
  63篇
综合类   1541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2053篇
畜牧兽医   1021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25篇
  1973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褐黄血蜱是我国中东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优势蜱种,其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该蜱偏好于侵袭野生动物,尤其是刺猬,故长期被忽视。该论文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褐黄血蜱卵呈椭圆形,其大小约535.63μm×361.56μm,重量0.064 mg。26℃~30℃均是褐黄血蜱产卵的适宜温度,在这些温度下,雌蜱产卵量与体重有正相关关系;产卵过程受培养温度、雌蜱体重影响较大。在26℃~30℃下,孵化温度升高则孵化时间缩短。32℃不是孵化褐黄血蜱卵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黄血蜱产卵和孵化的影响,对建立实验种群、开展试验研究和防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主卵选择、产卵量以及极端高温胁迫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与未经高温驯化的稻虱缨小蜂品系(HZ品系)相比,20℃时,NR品系雄蜂的发育速率显著高于HZ品系,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幼虫中期和蛹期的发育时间明显缩短。NR品系在高温下能维持正常的产卵能力,35℃下NR品系产卵量仍能达到18.80粒/雌。NR品系有更强的耐极端温度的能力,50℃下NR品系雄蜂的热击倒时间为15.19 min,比HZ品系雄蜂长3.03 min。补充不同营养对NR品系的产卵量存在影响,35℃条件下补充10%蔗糖既能延长其寿命,也能提高产卵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驯化得到的稻虱缨小蜂品系在35℃高温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寄生能力,具备适应稻田夏季高温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藻规模化生产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最佳条件。[方法]研究了温度对ENN1001A生长及EPA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液位对温度的影响,阐述了EPA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结果]5月和9月EPA产量最高,分别达到738和786 mg/(m2·d),全年平均产量为666 mg/(m2·d),远高于文献报道的516 g/(m2·d)。全养殖季EPA与藻液平均温度变化相一致,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EPA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产卵池流水培养长吻Wei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吻鱼危(LeiocasislongirustrisGunther),属鱼危科、鱼危属,俗名江团、肥沱,又名“淮王鱼”,因肉质鲜嫩,无肌间刺,且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目前,广东、四川已颇具规模;但在安徽由于人繁没有过关,同时长吻鱼危为生活在河道型鱼类,对水质要求较高,限制了养殖。本文在安徽省内现有条件下进行长吻鱼危的苗种培育,提高我省的养殖水平,尽快使安徽的长吻鱼危的养殖规模化,做了一定的探索。1 材料与方法11 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为直径8m的产卵池,池深15m,池底坡降度2~3%。培育用水为池塘水,经…  相似文献   
5.
杨淑玺 《新农村》2005,(11):20-20
越冬前在越冬池内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施入100-200千克畜禽粪(堆积发酵的最好)。  相似文献   
6.
于清泉 《内陆水产》2001,26(1):33-34
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处于新旧黄河的三角地带,有大量的荒洼地,为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近年来我们把开发荒洼地发展莲藕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新的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1999年全区植藕面积达到1.3万多公顷,实现产值4亿多元。在种植方式上不仅有一般的坑藕、池藕,也有地膜铺底植藕、硬化池格式植藕等。其中,硬化池格式植藕是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一种,它一般每667米2产量3000~4500千克,是坑藕产量的几倍。1997年单县村民赵保林,0.33公顷亩硬化池首次突破单产5000千克/667米2,1999年定陶县宝宁乡农民李学民,0.53公顷硬…  相似文献   
7.
金翅雀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翅雀 (Carduelissinica) ,别名金翅 ,黄翅 ,隶属雀形目、雀科。在滕州市木石林场为留鸟 ,每年 3月底开始繁殖。在 1998~ 1999年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我们于 2 0 0 0年春、夏季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细致观察 ,整理报道如下。1 观察地自然概况滕州市木石林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滕州市东南约 2 0km处。林场属青石山区 ,地处木石、羊庄镇交界处的龙山山脉 ,总面积 813.2hm2 ,最高海拔2 30m左右 ,该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 ,年平均气温 15.4℃ ,降水量 670 .6mm。林场内主要树种为侧柏、刺槐和毛白杨 ,还有多种经济林 ,…  相似文献   
8.
雨水集流工程中沉沙净化设施的配套修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首次实地对雨水集流工程中的沉沙净化设施-沉沙池、过滤池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思路等进行研究并附以实例加以证实,必将有助于雨水集流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要选好渔池应选择环境安静、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和催产池、池底要求平坦、不渗漏、面积以1000~1300米2、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为亲鱼培育池。二要适当放养以亲鱼体重计算,一般每667米2放养100~150千克。草鱼的放养量可略大些,花白鲢鱼的放养量应少些。  相似文献   
10.
熊猫金鱼是从文种金鱼中选择黑色与白色的个体,经多年定向培育而成的金鱼新品种。原产于中国福州,其基本特征是体色的基调为白色,体侧有1~2条黑色竖线、头、背、鼻膜、尾鳍呈墨黑色,胸腹部银白色,因其体色酷似大熊猫而得名熊猫金鱼憨态可掬,雍容华贵,但其色型不稳,很难获得象征性的纯种。在熊猫金鱼系列中熊猫蝶尾的尾型宽大,游姿优雅,除了金鱼传统的典雅美感外,更赋予了全新的视觉魅力,是金鱼中的名贵品种,市场十分看好,倍受日本、台湾、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