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1.
为摸清伊贝母菌核病在伊犁巩留县的发生规律,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伊贝母菌核病病原为Stromatinia rapulum (Bull) Boud,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座盘菌属。病原在15~20℃条件下培养,第10天开始产生菌核,在20℃时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4月底至五月中旬均可发生,在低温多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条件下极易发生。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病鳞茎上存活,成为初次侵染。  相似文献   
2.
枝枯菌核病严重危害桑园生产。文章总结桑园暴发桑枝枯菌核病的为害症状、病源、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根据多年桑蚕生产技术经验,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致病性测定、病害症状、病原菌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等对天人菊菌核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拮抗作用测定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筛选生防木霉菌株。结果表明:将天人菊菌核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筛选到对天人菊菌核病菌拮抗作用最强,盆栽防治效果最好的菌株是哈茨木霉H5,其拮抗指数为Ⅰ级,防治效果为93.2%。在测试的5个木霉菌株中,哈茨木霉H5对天人菊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车前草菌核病是车前草上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穗部,也能侵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减产60%以上。经鉴定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liorum(L ib.)de Bary.]。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过多,降低抗病性,车前草抽穗期,田间湿度大,发病重,病情指数为45.2;施用生物有机肥加叶面肥,增强抗病性,发病轻,病情指数为5.7,产量最高。经方差分析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加叶面肥的产量与施用复合肥加尿素、复合肥和不施肥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治萎灵的抑菌率和防治效果均为最佳,其抑菌率和防效分别为100%和95.6%。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省江淮丘陵地区油菜菌核病的株发病率、茎发病率及百株茎病斑长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探索了茎杆上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建立了几个回归关系式来估算茎发病率和百株茎病斑长度,从而简化了油菜菌核病的田间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核黑色圆球状,表面凸凹形态,直径164~309μm,内部褐色拟薄壁组织;分生孢子淡褐色,1~3个隔膜,大小为(32~76)μm×(5~22)μm;无性世代为Nakataea sigmoidea,有性世代为Magnaporthe salvinii。病原菌在25~30℃时生长较好,利用鼠李糖(P0.05)、硝酸钙(P0.05)和硫酸锌(P0.01)能力最强,在利用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方面,与弱酸性和寒冷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监测病原和病害发生发展动态、病菌发育与作物感病和适合发病天气的吻合度, 及时发布病情预报, 指导适时防治, 2016年全国15个省 (区、市) 86个区域测报站按照《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开展油菜菌核病病情调查, 结果发现, 2016年全国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大、区域集中、发生程度重; 前期病情接近常年, 后期病情扩展迅速。病害流行的原因主要有:田间菌源充足, 子囊盘萌发早; 子囊萌发盛期与油菜盛花期高度吻合; 气候因素适宜, 品种抗性低, 栽培管理不科学等。可通过加强监测预警, 科学用药, 选育抗性品种等措施减轻发病程度, 降低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by.)是发生在天山云杉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分布在天山西部的巩留林区和天山中东部的阜康林区,平均发病率为16.8,病情指数为5.5,苗高、地径与病情指数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6 9和0.993 0;经分离培养、接种试验和病原鉴定,确定核盘菌(S.sclerotiorum)为天山云杉菌核病的病原菌;病原菌危害幼苗的茎部、小枝和针叶,主要以菌核越冬,菌核一般产生菌丝,人工诱导条件下,在实验室内和田间均能产生子囊盘;病原菌最适生长  相似文献   
9.
桃褐腐病菌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诱导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诱抗菌和激发菌之间接种间隔期、诱抗菌的孢子浓度和接种方法3种不同条件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抗 和激发菌之间接种最佳间隔期为5~7d;诱抗菌接种的最佳浓度为2.3×10^5个了/ml,且以喷雾和摩擦粘贴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