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2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同白肋烟品种叶面腺毛密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白肋烟品种为材料,对烟叶成熟过程中叶面腺毛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叶面总腺毛密度随着烟叶的成熟呈下降趋势.移栽后56~86天,长柄腺毛密度逐渐减少,短柄腺毛密度明显下降.不同品种间腺毛密度差异明显,不同部位腺毛密度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长柄腺毛是白肋烟叶片上腺毛的主要类型.随着烟叶成熟,长柄腺毛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腺毛头部的分泌物增多充盈,到过熟期,腺毛萎缩、衰老和脱落的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3.
4.
烟叶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对烟叶香气有重要作用,因此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在烟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烟叶腺毛类型、腺毛分泌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烟叶腺毛密度和分泌物的影响因素,以及腺毛分泌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香气的关系。展望了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的研究方向和途径,提出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期为烤烟烟叶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含量受烟株发育阶段的影响,采用广视野显微镜和GC/MS,分析研究了烤烟K326品种不同部位成熟叶片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成熟烟叶腺毛密度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中部烟叶分泌物中的α-西柏三烯-4-醇、β-西柏三烯-4-醇、α-西柏三烯-4,6-二醇、β-西柏三烯-4,6-二醇的含量分别比下部烟叶增加了282%、240%、48%、80%,上部烟叶的上述四种分泌物的含量分别比下部烟叶增加了991%、687%、74%和129%。这说明对于同一烤烟品种,随部位的升高,烟叶腺毛密度增大,腺毛分泌物主要成分的含量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的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原始细胞均来源于原表皮,都经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顶细胞,两者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相同,在以后的发育中,由于柄细胞和分泌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分别形成长柄单细胞腺头腺毛、长柄多细胞腺头腺毛和短柄多细胞腺头腺毛.  相似文献   
7.
A major portion of phosphorus (P) applied as fertilizers is bound in soils as P compounds of variable adsorption strength, redu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 fertilization. Plant genotypes equipped with mechanisms for utilizing the adsorbed P more efficiently can, therefore,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 fertilization. Such genotypes will also enrich plant gene pools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upgrading of P efficiency by selection and breeding. We studied the variation and the mechanisms of P uptake of two winter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ultivars Marinka and Sonate (parents of existing 200 haploid progeny lines), by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After cultivation in nutrient solution for 21 days, Marinka produced more roots than Sonate, but similar amounts of dry shoots of lower P content (Marinka 3.4±0.4 mg g−1, Sonate 4.9±0.6 mg g−1). The total P uptake per plan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cultivars. Marinka retained more P in roots as indicated by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P in the roots (Marinka 3.9±0.3 mg g−1 and Sonate 3.0±0.4 mg g−1). In sterile nutrient solution culture, the cultivars differed mainly in release of organic acids from the roots, with Marinka releasing three times more citric acid and nearly two times more acetic acid than Sonate. The cultivars had similar root hair lengths and they did not differ (P>0.05) in depletion of available soil P fraction (extracted with 0.5 M NaHCO3) in the rhizosphere. Marinka absorbed nearly twice as much P from the strongly adsorbed soil P fraction (extracted with 0.1M NaOH). Also under field conditions, Marinka absorbed more P and produced more shoot dry matter. The higher P uptake by Marinka than Sonate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ability to acquire P from strongly adsorbed soil P by releasing more organic acids, especially citric acid, from its roots.  相似文献   
8.
花药结构和绒毡层的发育类型对菊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和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苏木精和苯胺番红整体染色以及石蜡切片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对菊科7族19属19种植物花药结构及绒毡层的发育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种植物的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1种由2个花粉囊组成。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中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解体。随着花粉粒的形成,药室内壁先“U”形增厚,再进行条带状增厚。花粉母细胞胞质分裂类型有连续型和同时型2种,小孢子四分体以四面体形为主。绒毡层的发育类型有变形绒毡层和分泌绒毡层两种类型,变形绒毡层是管状花亚科植物的共同特点,分泌绒毡层是舌状花亚科植物的共同特点。从向日葵族向菊苣族的逐渐演化过程中,绒毡层的发育类型从向日葵族的变形绒毡层、经过变形绒毡层向分泌绒毡层的过渡类型逐渐演化为菊苣族的分泌绒毡层。变形绒毡层的形态在管状花亚科不同族之间有明显差异,绒毡层的发育类型和形态可以作为亚科和族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HPLC-MS/MS研究动物毛发中克伦特罗的残留及代谢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毛发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方法。猪毛发以0.1moL/L盐酸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流动相溶解定容。以SB-C18柱为分离柱,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60∶40,V∶V)作为流动相,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的最低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2μg/kg。毛发样品中添加不同浓度盐酸克伦特罗,测得回收率在79.0%~86.2%之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2%。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盐酸克伦特罗在猪毛发中的代谢并初步探讨其代谢机理。结果表明:在较高饲喂浓度(10mg/kg)时,用药5d后,黑色猪毛发有少量盐酸克伦特罗残留,而白色猪毛发中未检出。从第7天起猪毛发中盐酸克伦特罗蓄积量逐渐增加,最高蓄积浓度为4852.5μg/kg。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和神农香菊(D.indicumvar.aromat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叶片的表皮毛形态、密度以及叶片表面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其叶片表皮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没有分泌功能的T-形非腺毛,一类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头状腺毛。T-形非腺毛在上下表皮的密度差异不大,而头状腺毛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叶片的下表皮。两种植物材料叶片表面分泌物里共分析出73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萜类及其衍生物,共有的化合物有18种;野菊和神农香菊中分别分析出48、43种化合物,分别占分泌物总相对含量的90.96%和84.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