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42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During 2017, Dutch elm disease was investigated on 67 Ulmus glabra and 29 Ulmus laevis samples from 28 sites in Latvia. The presence of Ophiostoma novo‐ulmi was detected in 61.2% of the samples from U. glabra and in 34.5% of the samples from U. laevis. In 11% of cases, hybrids between subsp. novo‐ulmi and subsp. americana were identified, particularly in the sit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Latvia.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first verified record of Ophiostoma novo‐ulmi and its subspecies in Latvia.  相似文献   
2.
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藏东"三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10 a、22.2 h/10 a、9.4 mm/10 a;流域内各站气温年、季变化趋势一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年、季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降水相对变率春季最大,夏季最小;≥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藏东"三江"流域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西北地区东部(95°E~112°E,32°N~41°N)104个测站1960~2000历年夏季(6~8月)降水日数资料为基础,通过EOF和REOF等分析方法,研究夏季降水日数时空分布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多年平均降水日数的地区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沿祁连山山脉存在一个降水日数较多中心区域,并且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多趋势。降水日数的空间异常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和南北相反异常两种类型。根据REOF方法可将西北区东部分为5个不同降水日数气候区,即甘肃中东部及河套区、渭水流域区、河西走廊区、青海高原北部区、青海南部区和四川北部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冬季(或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强,甘肃河西及祁连山地区、宁夏南部等地夏季降水偏多(或少),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渭水流域夏季降水日数偏少(或偏多)。  相似文献   
4.
In order to study forest fragmentation in the Virginia, USA Piedmont, a series of Landsat images from 1973, 1987, and 1999 covering a rapidly developing area (Loudoun County) was used to classify forest from non-forest. The classified images were analyzed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fragmentation, and to relate these patterns to infrared radiance provided by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ETM+) band 6. The analysis was concentrated on eleven major watersheds of Loudoun Coun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ed area per watershed and mean fragment size showed a strong negative decay form (r 2=0.757, p<0.0001). Analysis of four landscape metrics showed increasing fragmentation of forest cover, particularly from 1987 to 1999,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forest edge and shape complexity. Of the landscape metrics used, the perimeter-to-area (P/A) ratio showed the strongest relationship with mean radiance of forest patches.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ance from major roads and band 6 radiance of forested pixels. Overall, the study shows that landscape metrics can convey meaningful information on biophys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forest fragmentation at broad scales. These changes suggest that ambient temperature increases associated with urban sprawl may have important,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ec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5.
辽东地区森林可被燃物载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森林地被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掌握森林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东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调查,搞清楚了一些常见的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平均载量情况,同时对油松人工砘林、落叶松人工纯林和天然阔叶杂木林3个具有代表性的林型,按不同林分密度、林龄、坡向和坡位等因素,进行地被可燃物载量分布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辽东中、北部地区载量大于辽东南部地区;林分密度和林龄愈大,则载量愈高;南坡载量大于北坡,北坡最小;坡位愈高,则载量愈小。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山区18块样地的调查及数据处理,计算出各样地乔木、灌木、草本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Gini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从调查及分析结果来看,在本研究区域内,海拔高度对调查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郁闭度、坡向、坡度对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闽东渔场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东渔场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模型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进而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最后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为63.0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3.82×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38.6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0.34×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3.22×104t和11.17×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合计为15.50×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1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也于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削减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实行捕捞力量和渔获量“负增长”,待到渔获量下降到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水平时,才恢复实施“零增长”制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近50 a地面0 cm温度及年气温、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近50 a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及极值变化等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地面温度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地貌以及海拔高度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低海拔平原区大于高海拔山区。各地年、年代地面温度呈很显著上升趋势,年地面温度的时间序列存在着6~9 a的准周期变化;月地面温度变化比较一致;各地各季节地面温度也呈上升趋势,春、夏季上升率大于秋、冬季;各地年极端最高和最低地面温度也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大于极端最高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因此冬季增温对年地面温度升高贡献大于夏季。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其次是降水、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弱,蒸发的影响最弱。地面温度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蒸发无相关性。影响各地地面温度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大田滴灌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耗水规律、品质、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基于多因素提出优化酿酒葡萄滴灌灌溉制度。主要结论有: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下降趋势,生育期内果实膨大期土壤含水率最高。阶段耗水量呈现开花期、初果期小,萌芽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大的"下开口抛物线"分布,果实膨大期为耗水高峰期,日均耗水量2.26~4.48 mm/d。3 600 m3/hm~2时滴灌酿酒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等含量较优,品质较好,产量、水分生产效率最高。(4)推荐优化酿酒葡萄滴灌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3 600 m3/hm~2,灌水次数13次,其中萌芽期3次,开花期1次,初果期2次,果实膨大期4次,着色成熟期3次。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9-2007年青海东部农业区病害发生情况,分析年降雨量的变化与小麦、油菜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年降雨量的不同,小麦和油菜病害的发生率也有差别。小麦病害发生率与年降雨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350,满足方程y=-0.015 194x+6.538 82;油菜病害发生率与年降雨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84,满足方程y=0.002 020x-0.569 56。表明小麦、油菜病害发生与年降雨量之间分别存在低度和中度正相关关系,即年降雨量越多,小麦病害和油菜病害发生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