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6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檫木组培快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龄20 a以上的檫木基部萌条为外植体,对其进行诱导试验,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培养MS+6-BA 0.5~1.0 mg/L+IBA 0.1 mg/L,诱导率78%,增殖培养MS+6-BA 0.5~0.8 mg/L+IBA 0.1 mg/L,增殖倍数4,生根培养1/2 MS+IAA 0.1~0.2 m...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引种灯台树栽培技术与速生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a3次引种珍稀灯台树,证明灯台树在武汉地区引种成功,且生长迅速。当年苗期平均高生长达89cm。大树年平均高生长达1·2m,胸径1·12cm,大大超过桢楠、紫楠、白玉兰等其他珍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鹅掌楸混合芽的发生和形态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汝汶  尹增芳 《林业科学》1992,28(1):65-69,T002
本文继中国鹅掌楸花芽分化细胞形态学观察的研究之后,我们又系统观察了混合芽从发生至花器官建成的形态变化、芽的类型和分布以及芽端生长点的细胞形态学,试图为鹅掌楸属的系统学研究、植物性分化的生理学研究和种子品质的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镰叶西番莲藤茎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镰叶西番莲藤茎的化学成分,从其脂溶性成分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通过IR、MS、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为4-氧代-3,4-降-木栓烷-2-酸(Ⅰ)、2-羟基-3,4-断-木栓烷-3-酸乙酯(Ⅱ)、4-烯-3-谷甾酮(Ⅲ)、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Ⅳ)、碳十八酸甘油酯(Ⅴ)和正二十八醇(Ⅵ).其中化合物Ⅰ是首次经提取分离的天然产物,应用二维NMR技术归属了它的碳谱.结果表明,化合物Ⅰ与化学合成的4-oxo-3,4-seco-A(1)-norfriedelan-3-oic acid结构一致.化合物Ⅱ为新的人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的抗运动性疲劳和抗应激作用。[方法]采用SPF级昆明雄性小鼠作为试验对象,设立黄花倒水莲低(5 g/kg)、中(10 g/kg)、高(20 g/kg)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适应性饲养7 d后,每天固定时间内用黄花倒水莲水煎液给各剂量组小鼠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分别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试验以及耐高温试验,并统计各试验中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果]黄花倒水莲能够显著延长小鼠在负重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试验、耐高温试验中的存活时间(P〈0.01);且随着黄花倒水莲水煎液浓度的增大,小鼠的存活时间也相对延长,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黄花倒水莲具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和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有效方法,提高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率。方法:以恒温4益、恒温25益、变温(先4益层积35 d,后25益层积35 d)湿沙层积70 d处理蚬壳花椒种子,每隔7 d进行1次取样,测定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分析各处理解休眠效果,探索最佳层积温度。以层积处理后的种子用不同发芽基质(湿沙、草炭、珍珠岩、土壤)进行拌种处理,探索最适宜发芽基质。结果:变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草炭拌种可以大幅提高种子萌发率到68%。结论:变温层积可以加速蚬壳花椒种子内营养物质的水解,提高种子内酶活性,促进种子内生理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8.
红豆树老林分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物种种类相对较少,红豆树、榕冬青、青冈栎、苦槠4个树种在乔木层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四者是红豆树群落的主要共建种;木荷、朴树、樟树、米槠、广东润楠、南岭黄檀6个树种的重要值分别为4.0、6.1、6.1、3.2、3.1、3.0,在红豆树群落中的生态环境资源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红豆树在群落中处于乔木上层,为林中霸王木,具有较显著的相对优势度,成林后对光照条件的竞争具有绝对优势。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的垂直层次结构中,上层木为红豆树和米槠,中层木为榕冬青和青冈栎,苦槠、木荷、朴树、樟树、广东润楠、南岭黄檀为下层木。红豆树在群落中的水平层次地位最高,榕冬青、青冈栎、米槠次之。乔木层中处于上层地位的4个树种在灌木层中,其幼树的重要值仍然位居前列,红豆树、青冈栎、苦槠、榕冬青的重要值分别为7.94、5.94、2.57、2.48。可见红豆树群落的自然演替趋势仍然以红豆树、青冈栎、榕冬青、苦槠为主要共生结构,在无干扰状态下红豆树群落能够实现自然更替。  相似文献   
9.
七叶鬼灯檠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七叶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中多酚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重氮试剂比色法对总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以总多酚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0的60%甲醇中性溶液,不加超声连续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重氮试剂比色法测得七叶鬼灯檠中总多酚含量为28.32%。提取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油桐枯枝病菌——油桐丛赤壳(Nectria aleuritidia Chen et Zhang)的无性时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柱孢属的一新种,命名为油桐柱孢(Cylindrocarpon aleuritum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