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品种火龙果引种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齐清琳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48-50,66
通过对引进的火龙果红肉品种和白肉品种栽培试验和品质测定 ,从生长习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营养性等方面对不同品种火龙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 ,引进的红皮红肉品种和红皮白肉品种火龙果具速生、早实、丰产的优良特性 ,并具抗风、抗病虫害的能力。其中红皮红肉品种在风味品质和产量上优于红皮白肉品种。  相似文献   
2.
铝浸种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王彬  郑伟  李兴忠 《种子》2006,25(4):38-40,44
以火龙果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了7个铝浸种浓度(0、0.1 mg/L、1 mg/L、10 mg/L、100mg/L、1000 mg/L、2000mg/L),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铝浸种处理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铝处理火龙果种子均具有生理活性,它们对火龙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鲜重和活力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生理作用.7种铝处理浓度中,0.1 mg/L铝处理效果最好.当处理浓度超过2000mg/L时,火龙果幼苗生长受到毒害.  相似文献   
3.
火龙果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龙果茎段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火龙果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愈伤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4mg/L+KT 0.5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丛生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TDZ 0.4mg/L+KT 1.0mg/L+BA 1.0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3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pH 5.8)。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组培增殖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火龙果的组培快繁体系,以火龙果的茎段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的6-BA和IAA的MS培养基上,从中筛选出增殖系数最高的培养基配方;将增殖出的火龙果芽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的6-BA和IAA的MS培养基上,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伸长培养基配方;将生长到4cm的火龙果幼苗接种到含有不同生长素的生根培养基上,从中筛选出生根效果最好的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显示,最好的增殖培养基配方是:MS+6-BA3.0mg·L-1+IAA0.5mg·L-1;最好的伸长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IAA1.0mg·L-1;最好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IAA1.0mg·L-1。  相似文献   
5.
火龙果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从火龙果基因组中扩增出260 bp左右的目标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获得了23条来源于火龙果试管苗变异和非变异材料的反转录酶序列。通过系统演化分析,所得序列可分为5类,存在较高的异质性;与母株相比,变异植株的反转录酶序列存在缺失、移码和终止密码子突变。经反转录酶氨基酸序列对比,火龙果与其它物种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在不同物种间可能存在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海水胁迫对火龙果生长生理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火龙果(‘帝龙’、‘红龙’、‘紫蜜龙’和‘白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海水(浓度为0、10%、20%和30%)浇灌下不同品种火龙果生长指标和生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海水浇灌下4个品种火龙果地上部鲜重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10%海水浇灌可显著增加‘帝龙’的株高增加量。(2)与淡水相比,海水浇灌下4个品种火龙果地上部和根部K+/Na+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当海水浓度为30%时,与其他3个品种相比,‘帝龙’地上部和根部K+/Na+下降幅度最小。(3)4个品种火龙果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CAT活性和SOD活性随海水浓度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0%海水处理下,‘帝龙’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CAT活性上升幅度均高于其他品种。可见,低浓度海水胁迫下,火龙果表现出一定耐盐性,且‘帝龙’耐盐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节律钟输出基因GIGANTEA通过光周期途径促进植物开花,为研究火龙果GIGANTEA同源基因功能,应用RT-PCR克隆获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命名为Hylocereus polyrhizus GIGANTEA (HpGI),GenBank登录号为MK60954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pGI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537 bp,编码117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pGI与甜菜BvGI、菠菜SoGI、丝石竹GpGI的分子进化距离较近。预测HpGI定位于细胞核,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属于非分泌蛋白。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HpGI基因在茎和花芽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芽、果皮和根;相比对照,延长光周期处理8 d时,其表达量显著上调。推测HpGI基因可能通过光周期途径促进火龙果开花。  相似文献   
8.
火龙果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摘 要:以火龙果和9种常见热带、亚热带水果为材料,对比分析了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火龙果含有17种氨基酸,种类较齐全。其氨基酸总量排名第4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4位。火龙果的E/T值为35.07%,E/N值为0.54,基本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火龙果中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与1973年FAO/WHO修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谱基本一致,仅赖氨酸中度缺乏。火龙果中鲜味类、芳香族、甜味类氨基酸含量分别居第6、2、2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影响火龙果耐贮性的关键生理代谢因子,为火龙果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火龙果晶红龙(白肉)和紫红龙(红肉)为试材,通过测定其相关内含物、活性氧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不同火龙果的耐贮性.[结果]整个贮藏过程中,晶红龙的失重率和鳞片、果皮、果肉的含水量及果皮变薄的速度均高于紫红龙,在可溶性同形物、蛋白质、维生素C等含量方面则是紫红龙高于晶红龙,但两种火龙果内含物的变化规律及幅度基本一致.在活性氧相关代谢方面,晶红龙的Or2含量低于紫红龙,而POD和CAT的酶活性高于紫红龙;两种火龙果的Or2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从而诱导SOD活性呈同样的变化趋势,POD和CAT的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活性氧积累是影响火龙果耐贮性的关键因子,而其他贮藏品质变化对耐贮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发病火龙果果实的病原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观察,将引起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鉴定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该种真菌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该病原菌的鉴定,对控制中国大陆火龙果腐烂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