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自卸车举升机构矩阵变换算法统一格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自卸车各种举升机构提出了矩阵变换算法的统一格式,推导出统一格式下各举升机构的变换矩阵,并开发了通用设计系统。该系统可计算任一举升时刻举升机构各铰接点位置和油缸推力。  相似文献   
2.
在柔性非光滑典型生物体表的仿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卸车装卸粘性土时解决其减粘脱附问题的新方法—柔性仿生减粘技术,对其减粘脱附作用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优选了柔性仿生减粘技术方案,为在自卸车上的应用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柔性非光滑减粘脱附的自卸车模型试验基础上,通过钢链的强度试验,进行了钢链的尺寸设计,开发了二种自卸车柔性仿生减粘技术。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此种技术具有明显的减粘脱附效果,可使自卸车平均提高技术生产率19.4%。现场应用亦表明,自卸车柔性内衬具有加工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寿命长、易维护等工程化优点。  相似文献   
4.
垃圾堆放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受到关注,重金属是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对苏北某市的一废弃垃圾堆放场周围的农田土壤进行分析,通过测定重金属的全量以及有效态含量来评价垃圾场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垃圾场周边农田土壤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说明垃圾场周围的土壤可能存在重金属Cd的农产品污染风险。Hg、As、Pb、Cr四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非污染土壤,但都未超过土壤质量二级标准。随着距离的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出减少趋势,垃圾堆放点对周边大约150m范围内的土壤产生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5.
测试并分析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与复垦相关的岩土物理特性(容重、坚实度、渗透、径流等),认为以容重为核心的物理参数是目前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成功的最大限制性因子,获得高效的复垦模式,必须从改善排土工艺入手,首先解决排土场容重过大、地表严重压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车厢可旋转式多角度自卸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可多角度倾卸货物的自卸车车厢旋转机构,以满足道路狭窄及卸货方向多变的要求。经过稳定性分析和强度校核,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特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一般适宜性评价迥然不同,是一种资源配置下对未来空间的土地单元及质量的预测性评价。综合考虑特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适宜性评价的预测性与动态性,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选取安家岭露天矿排土场作为实例,将排土场分为平台和边坡两个评价单元,选取5个方面的预选指标,并进一步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7个评价因子(非均匀沉降、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地表物质组成、土体容重、有机质含量、岩土侵蚀强度),将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原地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资源配置下的土地复垦,复垦土地质量均可达到原地貌的标准,甚至优于原地貌。由于部分评价因子性状的可变性,同一评价单元体现出不同时段的多宜性。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以指导矿区采剥、运输、排弃及造地,使矿区土地复垦及复垦土地的利用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对某重型自卸汽车车架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车架的各阶模态频率、模态阻尼以及模态振型等,为进一步研究整车振动、疲劳、噪声等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为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治理模式边坡细沟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边坡土质疏松,细沟侵蚀强烈。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以裸坡为对照,对内蒙古永利煤矿排土场边坡2种不同治理模式(A模式-沙柳方格+沙打旺(Salix Psammophila Checkerboard+Astragalus adsurgens),B模式-沙柳方格)下边坡的细沟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坡细沟侵蚀总量为283.73kg,A和B治理模式下边坡的细沟侵蚀总量较裸坡减少46.36%和35.09%。细沟密度、割裂度和宽深比从坡顶至坡脚的变化趋势,在裸坡上表现为减小-增大-减小,而在A模式治理的边坡上均为缓慢增大,在B模式治理的边坡上均为先增大后减小。距坡顶0~14 m处,75%和45%覆盖度沙打旺相比裸坡可使细沟侵蚀量降低37.29%~70.82%和43.10%~70.34%,二者控蚀效果基本相同;距坡顶14~20m处,75%覆盖度坡面细沟侵蚀量较45%覆盖度减小53.32%~61.49%;距坡顶20m处,沙打旺不能有效控制细沟侵蚀。结果可为矿区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吕刚  王磊  卢喜平  李叶鑫  刘雅卓 《土壤学报》2017,54(6):1414-1426
露天煤矿排土场是由矿井下采出的煤矸石,露天矿剥离的表土、岩石及覆土共同组成的松散土石混合堆积体,其内部含有的砾石对土体导水性能和贮水能力有重要影响,以往关于砾石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多集中于自然土壤,缺乏对排土场、弃渣场等土石混合工程堆积体的水文-侵蚀过程研究.以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定水头入渗试验,研究了排土场不同复垦方式下土体砾石分布特征及其对饱和导水率和贮水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矿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复垦方式下排土场砾石总量随土层深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土体剖面砾石总量的平均值表现为农用地最小,这可能是由频繁耕作导致,不同土层之间砾石总量无显著差异;排土场土体不同粒径砾石相对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2~10 mm)>(>20 mm)>(10~20 mm),表现为大粒径砾石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正逐渐变为细粒径;排土场土体饱和导水率均表现为灌木林地最高,农用地和荒草地较低;饱和导水率与各粒径砾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且随着砾石粒径的增大其相关性越强;排土场土体贮水能力各指标均以灌木林地和荒草地最强,乔木林地和农用地最差,并且饱和贮水量与各粒径的砾石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大滞留贮水量与各粒径的砾石含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最大吸持贮水量与粒径2~10 mm砾石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抛物线相关关系;对于>20 mm的粒径而言,影响土壤贮水能力的砾石含量阈值为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