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种常用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相容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球孢白僵菌孢子粉与10种常用农药相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孢子浓度上升,所试农药对孢子的抑制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在1/10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百菌清和代森锰锌均能抑制或杀死孢子(萌发率<1%)。除阿维菌素外,所有杀虫剂均与白僵菌孢子相容,在常规使用浓度的10倍稀释液中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吡虫啉、蚜虱灵、灭多威和氟虫腈与孢子的相容性最好,其中吡虫啉和蚜虱灵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明显随药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孢子萌发率也在95%以上,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的相容性极差。因此,应用白僵菌制剂防治害虫,选择生物学相容性好的农药以低剂量与白僵菌制剂混用,既可使菌剂增效,又可大幅度降低化学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张琛  陈思博  吴晨源  张步遥  张瑛  滕斌  胡本进 《核农学报》2020,34(12):2701-2707
为获得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粘虫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本研究以8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为材料,根据菌株产孢量、萌发率和生长速率差异筛选优势菌株,然后测定优势菌株孢子悬浮液对粘虫3龄幼虫的致死率,以及3龄幼虫感染高毒力白僵菌后体内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生长特性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菌株Bb314、Bb345、Bb412和Bb378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高于其他4个菌株。菌株Bb314孢子悬浮液对粘虫3龄幼虫致死率最高,达69%。Bb314侵染粘虫后,感染前期虫体酚氧化酶(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于36 h达峰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感染初期(24 h)时低于对照,处理48 h后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对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分别在处理36 h和48 h后达到高峰,并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菌株Bb314可能通过影响粘虫幼体内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动态平衡,进而影响其生理代谢。本研究为开发粘虫生防菌的潜力菌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市崇明区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水稻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种植条件下开展了生物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评价。在崇明区的2个试验基地,于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以绿僵菌、白僵菌产品分别与病毒杀虫剂MbNPV、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和细菌杀虫剂Bt组合进行施药处理。结果表明,应用绿僵菌/白僵菌与MbNPV组合,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早的基地,施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可达58.2%~81.2%,而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晚的另一基地,施药后7 d防效可达61.3%和65.6%;绿僵菌/白僵菌与苦参碱组合,可用于防治稻飞虱,7 d和14 d的防效达64.7%~76.1%;绿僵菌/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组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14 d防效分别达64.0%和75.4%,优于对稻飞虱的防效;各组合试验结果显示,白僵菌有相对较长的持效作用,且在害虫迁入早期阶段(水稻发育分蘖盛期至拔节期)施用生物农药比在中后期(抽穗期及之后)施用的防效高。可见,生物杀虫剂组合可作为农作物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Finnish isolates of Beauveria bassiana (8 isolates), Metarhizium anisopliae (7), Tolypocladium sp. (2), Paecilomyces farinosus (2), P. fumosoroseus (1), Steinernema feltiae (3)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Muscabac') were tested for efficacy against mixed populations of Delia radicum and D. florali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in 1986–90. All pathogens were applied preventatively, the fungi as aqueous conidial or mycelial suspensions, dry conidia or dry mycelial powder. In only two of the nine experiments did B. bassiana or M. anisopliae give some control. In 1986, B. bassiana SF85–2 and Tolypocladium sp. SF85–4 (both at rate 1.2 x 109 conidia plant‐ 1), and ‘Muscabac’ (25 g 1?1, 1 dl plant?1) reduced the number of pupae by 80%, 60% and 50%,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and chemical (isophenphos) controls. In 1990, M. anisopliae SF86–39 at rate 1.6 x 109conidia plant?1 and 1.5 x 108 CFU plant?1 and S. feltiae SFS‐22 (35000 plant?1), increased the yield of cauliflower 2.2, 1.8, and 2.3‐fold,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control, but these yields were only 19%, 15% and 19% of those of the chemical (diazinon) control. Paecilomyces isolates were ineffective in the 1986 experiment in which they were includ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efficient control agents among the fungal and nematode species tested for use as biopesticides against cabbage root flies, but that the potential of M. anisopliae against these pests deserv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5.
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脂肪酶及其与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12株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和脂肪酶的产生水平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酯酶产生水平(E)、脂肪酶产生水平(L)及豆蔻酸百分含量(X)等与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LT50)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方程分别为:LT50=2.0931/(lgE-5.1165)+0.4091;LT50=-6.68L^2+31.9886L;LT50=13.5192-8.7042X。  相似文献   
6.
室内测定了从云南分离的7株球孢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接菌孢子浓度为105个/mL和107个/mL下,接种后7d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3.3%~70.0%和33.3%~86.7%,添加吐温80的清水对照死亡率仅为3.3%。筛选出毒力较高的Bb7001、Bb7004、Bb8001 3个菌株,其中菌株Bb8001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毒力最高,在孢子浓度1×105、1×107个/mL下,第7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0.0%和86.7%,其毒力回归方程Y=0.366X+3.409(R=0.956),剂量效应LC50=2.24×104个/mL,孢子浓度107个/mL下的LT50为4.3d。测定了毒力较高的菌株与12种农药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农药推荐用量及其101、00倍稀释液下,球孢白僵菌Bb7001、Bb7004、Bb8001的3个菌株孢子在含所选农药的营养液中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农药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Bt)、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菜喜悬浮剂及松毛虫病毒可湿粉剂,可配伍使用;而阿维菌素、农安、卡死克、抑太保对球孢白僵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应避免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放菌方式对白僵菌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挂笼试验研究了悬挂布氏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和喷雾两种不同放菌方式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的死亡率、产卵量和白僵菌活孢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无纺布菌条的带菌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纺布菌条放菌方式对成虫的杀伤力明显高于喷雾放菌,尤其是在放菌3—7d后;成虫产卵的刻槽数也明显低于喷雾组;在自然条件下,菌条上的孢子的活孢率和喷雾放菌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9.
从银杏大蚕蛾僵死虫(蛹)尸上分离的白僵菌B21.1,经过室内扩大培养,生产出含孢量185亿孢子/g菌剂,以其2亿孢子/ml菌液对银杏大蚕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表现出很高的致病能力:4天死亡率近半,10天校正死亡率达到98.51%;林间喷雾防治,10天左右致病死亡近50%,21天校正死亡率为84.36%;与其它菌株(剂)试验比较,其致病死亡率和杀虫效果均明显高于其他各供试菌株,表现了较强的专化性。  相似文献   
10.
金得森 《林业科学》1991,27(2):132-139
本文对利用载体进行砖式半固体开放培养法机械化生产白僵菌孢子粉和液体深层发酵的工艺中有关技术问题作了多方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麦皮+1.5%黄豆粉+0.5%玉米粉和1%麦皮+1.5%黄豆粉+1%玉米粉是理想液体培养基配方,平均产孢量分别达9.16亿/ml和8.51亿/ml,比土法生产常用5%麦皮浸出液提高1.65—1.85倍。筛选出C号半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平均产孢量达890.7亿/g,比常规土法生产提高7.91倍;选择出半固体发酵培养的理想载体R质粒;筛选出培养基、载体、接种量优化组合配比为1:3:6;载体平铺厚度以6cm为宜,其产孢量为125.7亿/cm~2,比4cm、2cm厚的分别提高0.86和3.1倍;不同菌龄菌液接种与固体发酵培养产孢量关系,以菌丝状态接种(含孢量806.2亿/g)比节孢子状态接种(含孢量573.1亿/g)提高41%;半固体发酵以13—15天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