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87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92篇
  75篇
综合类   43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73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3.
《畜牧与兽医》2017,(1):31-33
通过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好氧曝气(接入好氧菌)—自然沉淀(絮凝沉淀)处理,检测不同处理阶段污水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经过接菌处理后的污水各个生化指标均有下降,经过絮凝沉淀后,检测的污水指标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微波塔塔楼墙体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和竖向裂缝及钢筋锈蚀等安全隐患,对该塔楼墙体混凝土的加固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增设钢筋混凝土柱与湿式外包钢板加固相结合的加固补强建议方案,可供有关领导和专家决策及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阶梯这种花艺手法也可称之为栈积,是指使用相同素材以同等长度群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平台面,平台与平台之间产生出有落差的层次感,这种层次的发展可以是垂直的上下落差,也可因以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回音壁     
《农家顾问》2001,(12):45-47
  相似文献   
7.
每个面积约30平方米的流水池共38个,每平方米放养草鱼种38尾。采取曝气增氧、排污换水,提高流水池的溶氧量,以及投喂精料,防治鱼病的措施,获得每平方米生产二龄草鱼种15.41公斤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水体立体曝气增氧技术,它在水产养殖尤其是在特种养殖或养殖水层较深的情况下,对池塘底部的下层水体溶氧增氧效果明显,使得水体中的溶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充分均匀分布,保证了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有效地解决了高密度、工厂化、  相似文献   
9.
塔六点蓟马与哒螨灵协同控制苹果树山楂叶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发生山楂叶螨危害的苹果园,喷洒常规剂量的哒螨灵、人工接种塔六点蓟马及利用该天敌与低剂量哒螨灵协同控制叶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喷洒杀螨剂不能根除叶螨;在越冬螨量较高的情况下,单纯利用塔六点蓟马控制叶螨,也不能取得理想效果。通过试验看出,在苹果开花期(山楂叶螨越冬雌成螨产卵高峰期)接种塔六点蓟马,并在山楂叶螨暴发期喷洒低剂量(常规剂量的12.5%)哒螨灵,可有效地把益害比控制在动态平衡状态,控制叶螨危害。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辅助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冬季制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荣  刘晔  方俊飞  孟欣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1):210-217
热源塔热泵系统以空气为冷热源,在冬季制热时其性能会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为此研发了可应用陕南地区农村建筑的太阳能辅助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试验研究了冬季工况下系统的制热性能,初步分析了太阳热能与空气热能的互补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制热量范围为12.1~15.2 k W,热泵机组性能系数范围为2.3~3.5,系统能效比范围为1.5~2.4,供热温度高于41℃;冷却水温度对压缩机耗电量的影响程度大于防冻溶液温度,冷却水平均温度每升高1℃,压缩要耗电量增加98.1 W,而防冻溶液平均温度每升高1℃,压缩机耗电量减小9.5 W;太阳能辅助热源塔热泵制热模式下,热泵机组通过改变防冻溶液与空气和集热工质换热温差的方法来改变防冻溶液从空气和集热水箱中的吸热量,以实现空气热能与太阳热能的互补。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供热温度过高以减小压缩机耗电;在集热水箱温度较高时通过降低风机频率减小风机耗电以提高系统综合能效,但应避免风机低频率工作可能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