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20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于观亭  杨杭生 《茶报》2004,(1):18-18,19
光州,古指今河南潢川等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种茶始于东周。那时茶由原产地云贵川从川陕大道先传入陕西南部汉中地区,再沿汉水传到东周的政治经济中心——河南。在气候温和的南部生根。  相似文献   
2.
石门县是湘北重要产茶区之一,现种植面积3000hm^2,年产量在2500t左右,有“牛抵茶”、“宜红茶”等传统名茶,近年来还相继开发了“东山秀峰”、“石门银峰”、“白云银毫”等名优茶。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县茶叶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茶叶产品竞争乏力,市场萎缩。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药残留不达标。  相似文献   
3.
1试验目的为探讨绿营高生态肥在乌龙茶树上应用的效果以及该肥如何在福建省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我所于2004~2006年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陇南茶树栽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中国茶树品种名录》对生长于康县太平乡的"老鹰茶"有着详尽的记录 至今仍健壮生长于康县太平乡和文县李子坝境内的几株老茶树其树龄在300年以上。但当时的茶树栽培处于自生自灭状态。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  相似文献   
5.
1 推广、普及茶树良种的现实意义良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 ,良种通常都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的特点 ,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下 ,良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 2~ 3成 ,且鲜叶质量、产品的感官品质都有相应的提高 ,经济效益增加。由于良种种性均匀 ,发芽整齐 ,形成一个平整的树冠面 ,因此 ,有利于推广茶叶采摘机械化 ,提高采茶工效 ,降低生产成本。国外茶叶主产国茶树良种的普及率明显高于我国 ,肯尼亚的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达 10 0 % ,日本 78.3% ,斯里兰卡 5 5 %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30 % ,而我国目前只有 19%…  相似文献   
6.
在江西北部地区已调查的茶树害虫种类计2个纲、11个目、52个科、125种,并记述了它们种的地理分布和危害部位。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山东茶区茶树栽培、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当地综合防治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区划设计方案茶区生态系统,改变了原始状态的林、茶、草、虫、鸟的多生物自然结构,系统中生物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化、系统稳定性差,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群落,因此茶区中的植被较其他地区的更容易遭到破坏。同时,种植茶树的土壤为酸性含铝土壤,pH多在5.0左右,不适合大多数的植物生长。但是对于新建茶园,可在茶区道路两旁种植耐酸性土壤的植物,提高茶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种植茶树时,选择的品种要依地方的生态条件,考虑早春萌芽的早晚、品质的优劣、抗逆性的强弱、产量的高低等。种植的密度上应考虑品种的特性,如树姿披张,应种的稀疏些,以免影响间作物的生长状况;如树姿直立,可种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研究了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可行性,并提出其创新性实施方案。研究表明,培育茶旅新兴生态文明复合型产业是安徽茶区调结构、转方式、谋发展的必要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着许多著名的产茶区,产茶区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我国发展产茶区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本文分析了我国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意义,同时,也指出了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划的制定、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挖掘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了发展产茶区乡村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