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7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41篇
  15篇
综合类   389篇
农作物   116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4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馆》作为我国优秀戏剧文化的代表佳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美学特征以及作品中展现的平民情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老舍先生与《茶馆》的创作,从语言的民族化、个性化、幽默感、时代命运的折射性来具体分析《茶馆》的语言美学,并从剧本的取材、语言风格和价值取向方面对《茶馆》的平民化和老舍先生的平民情怀进行深刻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茶书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唐寅是成绩斐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题诗画《事茗图》、《品茶图》等是广受称颂的茶艺术佳作。本文在考察唐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立足茶审美视角,对《事茗图》中淡泊隐逸的审美情趣进行赏析,发现这种茶审美趣味虽然沿袭自唐风宋韵,却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明代文人独创的茶审美观:通过世外桃源般的品茶氛围的营造,似"高山流水"的事茶心志的表达,日常"市隐"生活中的茶事同样可以充满高雅的情趣。这种隐逸之趣是画家对自我和现世生活方式、生命价值的积极探索,值得当代茶美学建设者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禅,天竺词汇j ana,汉译为"禅那",后简称为"禅"。我国的禅宗是在继承古印度佛教修行行为基础上,再提炼与采纳我国传统道家老庄玄学等思想精华,从而发展变更成集具我国道学思想特色的佛教修行宗派。相传茶道最初是我国僧侣用"吃茶去"谒语作答引导学人悟道修行方式之一。在唐代中后期,我国茶道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本文即在研究日本茶道艺术的基础上,从而深入探讨我国禅宗美学思想,特别是我国禅宗美学思想中"不立文字"、"师法自然"、"见心见性"等思想观念对日本茶道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总而言之,日本的茶道艺术和中国禅宗美学思想有着深厚的联系,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4.
茶元素不仅是一种价值元素,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茶元素体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鉴、应用的元素内容,对于油画创作活动来说,其中所应用的元素和理念,更能够在完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丰富设计体系,创新设计内涵,从而实现整个油画创作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油画作品艺术的具体特点分析入手,结合茶元素体系的价值内涵认知,通过融入茶元素体系在油画作品艺术中的具体展现,从而探究油画作品中茶元素应用所展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人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涌向公园、森林,或远足爬山、郊游,欣赏自然界的花草与绿叶。这1年1度的“踏青”活动,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美景的崇敬心情,也说明了自然界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按照美学的观点,各种植物配置都可以分析为几种组成因素,如形态、色彩和质感。形态基本上由点、线和面组合而成,各种形态又呈现色彩,其外表还具有粗糙、细腻和疏、密等质感特性。当寒冬过后,人们一旦发现花园里开满了黄色的迎春花,接着是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多彩的牡丹花等相继开放,就会产生一种冬去春来…  相似文献   
6.
杂志章是研究报告中最简洁、最主要的形式,是通过刊物实现交流、传播学术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发现与创新的方法、过程和结论。撰写杂志论时必须可能考虑周密,并遵循一定的结构与方法,本通过例证方法浅谈对撰写杂志论的几点认识,对杂志论的方法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8.
鲍美怡  周巨根 《茶叶》2005,31(3):196-198
本文旨在从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角发出发,通过对茶之美形、美味、美韵的考据和体悟,经过由“以我观物”到“以物观物”,再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的逐步提高,全方位剖析茶中所蕴含的审美哲学及茶所给人们带米的审美体验,从而弘扬茶文化之精髓,倡导健康淳美的饮茶观念。  相似文献   
9.
天寒地冻,万卉休眠;敢著花者,有梅是举。梅花傲霜斗雪,迎寒怒放,成为坚忍不拔、抗逆避邪的象征。唐代韩亻屋“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突出了梅花坚韧不屈、无畏自强的精神品质,为后人确定梅花在人文景观与美学上的特殊意义留下了重要的诗篇。梅花的品格和精神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之精华,更是中国森林文化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梅,花朵虽小,但色泽和姿态幻异百出,绚丽多彩。梅花有单瓣、复瓣、重瓣之分,花色有红、白、粉红、黄、紫之别。古人认为,其五片花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  相似文献   
10.
有的石友在谈到某块石头像什么时,常以似与非似来形容该石之美。美言之“妙在似与非似之间”,似乎太像了则不好了,就太俗了,还是不太像的好,并借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些论述来当做理论依据。如南齐《王僧虔笔意赞》中称的:“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