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2篇
  37篇
综合类   121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3.
《畜牧与兽医》2017,(1):31-33
通过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好氧曝气(接入好氧菌)—自然沉淀(絮凝沉淀)处理,检测不同处理阶段污水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经过接菌处理后的污水各个生化指标均有下降,经过絮凝沉淀后,检测的污水指标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每个面积约30平方米的流水池共38个,每平方米放养草鱼种38尾。采取曝气增氧、排污换水,提高流水池的溶氧量,以及投喂精料,防治鱼病的措施,获得每平方米生产二龄草鱼种15.41公斤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水体立体曝气增氧技术,它在水产养殖尤其是在特种养殖或养殖水层较深的情况下,对池塘底部的下层水体溶氧增氧效果明显,使得水体中的溶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充分均匀分布,保证了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有效地解决了高密度、工厂化、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工程内,曝气被归类为水处理范畴的必备步骤。对于水体处理,它凸显了不可替换的意义。曝气配套设备,可输进足量的氧气,供给池内现有的微生物。新的曝气处理,应当节能高效。为此,有必要探析水处理特有的曝气装置,解析曝气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增氧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快,单位时间内增氧效果为水车式增氧机的2.6倍,养殖综合效益比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60%。  相似文献   
8.
溶解氧(DO)是调控地表水水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当前我国许多河流因有机污染而出现缺氧现象,因此,曝气就成为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一种常用手段。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能够显著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过程,曝气与日间和夜间的自然复氧过程相叠加时可能产生不同的耦合效果。本研究以典型平原河网水系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日间曝气、夜间曝气模式下,对河流表、底层溶解氧等水质指标进行多日连续监测,以研究不同曝气节律对河流的复氧效果。结果显示,日间曝气对夏季河流水体补氧贡献不显著,且夜间停止曝气后水体出现了显著的缺氧状况。夜间曝气对水体的补氧效果较好,结合昼间水体的自然复氧,能够全日避免水体出现缺氧情况。本研究表明,在了解水体自然复氧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地结合夜间曝气,将可能获得更加高效的曝气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环境工程行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水处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处理效果直接取决于水处理技术,而曝气设备是水处理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曝气设备的使用就是希望为微生物群营造一个有氧的生存条件,以使其分解污染物的能力得到充分地体现。所以,对环境工程水处理中曝气设备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宜兴市开展蟹池底层管道微孔曝气增氧的养殖试验,效果明显,今年蟹池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2 000多亩.为探索常规鱼养殖增产增效的途径,2007年市水产指导站在和桥镇西锄村养殖户塘口开展了常规鱼养殖应用管道微孔曝气增氧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