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西昌安宁河坝区,对秋作(大麦、荞麦、豌豆、白菜、油菜)-玉米复种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模式的土壤肥力变化,玉米产量和综合产值极不相同,按综合效益,秋作以豌豆最高,白菜次之,荞麦和油菜再次,大麦最差。  相似文献   
2.
杜耀文 《作物杂志》1989,5(4):29-29
1988年在我县中部地区示范1106.6亩,平均亩产5056.6公斤。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 整地保墒 选6年未种西瓜夏作或秋作地,作物收获后,立即翻耕,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随即耙平耱细。据测定,伏秋耕后随即耙耱比不耙耱的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增加4.8%。开春解冻期,先碾后耙各1次,疏松表土层,减少水分蒸发。据测定,碾压耙耱的0~20厘米土壤含水量较  相似文献   
3.
稻草覆盖秋作马铃薯生长期很短,管理较简单,经济效益较高,但目前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产量不高秋作马铃薯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1000公斤左右,高产的可达1500公斤以上。产量不高的原因有三:一是良种推广差,  相似文献   
4.
秋作小西瓜,价格高,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夏秋季气温高、雨水多,种植小西瓜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低,品质差,而且农药残留严重,因此夏季成为小西瓜生产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高山夏季凉爽的特点,解决了平原地区夏秋季种小西瓜难问题。高山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有机肥充足,生产小西瓜有着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5.
1精细整地秋作马铃薯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以壤质土为好。2种薯催芽8月中旬,将春薯按种薯芽眼切块,每块纵切成4~6块,用0.1g赤霉素兑水100kg配成药液浸泡10~20min,取出晾干后,用湿砂层积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6.
多年的定位试验和大面积调查表明,四川水旱两熟田秋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耐湿和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蔬菜(如大白菜,莴苣等)合理的密肥运筹以采用旨在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延长生长期的综合农艺措施,有利于秋作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选地开厢、适期播种、中耕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南秋作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秋作高温干旱天气条件的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对7个马铃薯品种在秋作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块茎品质和储藏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应性差异主要由种薯耐高温干旱的差异性决定.7个参试品种平均出苗率74.72%,高于对照55.72%,出苗率超过90.00%的品种有华薯13号、华薯5号和华薯2号.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2019年湖南秋作马铃薯病毒病发生严重,其中华薯5号和华薯2号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华薯5号产量达32786.85 kg/hm2;10CH24和华薯1号种薯高温干旱耐受性较强,植株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综合评价机械耐受性强的品种有10CH24、费乌瑞它和华薯5号.其中10CH24薯形整齐,机械损伤后表皮完整、块茎渗透率较低,储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小,贮藏品质佳.  相似文献   
9.
<正>该品种是2003年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利用BG-1016-68-1与BG-80-91两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交一代新组合,并分别于2003年秋作、2004年春、秋作及2005年春作三年四作在台湾、福建等地区试种,试验期间评估生长势、丰产性、果实外观、贮运性及质量等特性,结果表现优良值得推广,2007年命名为"璧绿"。2010~2013年,在厦门、漳州、福州等地多年多点试验,对璧绿苦瓜新品种在不同播种期、土壤条件、水肥需求规律栽培技术研究,经几年多点试验、示范,现将其特征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水稻秋收工作已基本结束,正是水田“三秋”工作开始的有利时机。农民朋友应抓住这一阶段的晴好天气,抓紧进行秋翻地、秋备床土和秋作育苗床,做好这三项工作,争取主动,为明年春季水稻生产奠定基础,是争取明年水稻丰产丰收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