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12篇
  23篇
综合类   1199篇
农作物   162篇
水产渔业   448篇
畜牧兽医   222篇
园艺   380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叶枝数与种植密度对单株结铃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棉花叶枝数和密度对单株结铃的影响规律,试验设置5种留叶枝方式:不留叶枝(CK)、留1叶枝、留2叶枝、留3叶枝、留全部叶枝;5个种植密度(万株·hm-2):2.25,3.00,3.75,4.50,5.25。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叶枝的增多,单株铃数增加;留1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0%左右,留2、3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5%左右,保留全部叶枝较对照增加25%左右。在同一叶枝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减少;密度每增加7500株·hm-2,5种留叶枝方式的单株结铃分别减少2.60个、3.04个、3.06个、3.44个和3.71个。总铃数随叶枝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成铃为88.24万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氟铃脲在韭菜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量及残留降解研究。进行1年4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最终残留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和7500 g/ha(37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施药,施药1~2次,施药间隔7d,1次施药按照药后间隔10、14、21d采集韭菜样品;2次施药按照末次药后间隔7、10、14d采集韭菜样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氟铃脲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消解较快,在山东保护地和安徽露地半衰期分别为7.7和11.5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建议使用5%氟铃脲乳油防治韭蛆,用药量7500~11250 g/ha,韭菜收割后2~3d,根部喷淋,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d,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3.
4.
池塘养殖翘嘴红鲌(无锡地区称白鱼)在无锡地区已有二三年时间,养殖者一向以为白鱼不会得病,没有病虫害的危害。但实践证明,一二龄的白鱼鱼种极易感染车轮虫病,而且继而会引发烂鳃病。笔者就遇到过这样的实例,下面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毅  宋丹  华连有 《新农业》2009,(12):51-51
近几年来,池塘精养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大量发生,造成大量死亡。解剖观察肝胆都出现严重病变:肝脏颜色变为白色、粉红色、土黄色、黄褐色、紫黑或红黄交成花色,甚至变为绿色;肝脏萎缩,变为网状,或水肿,肝脏组织中有白色颗粒,呈豆腐渣状,有出血点;胆囊变大,胆汁变黑或萎缩。  相似文献   
6.
1.种子霉烂。芽苗菜栽培过程中,尤其是在叠盘催芽时,容易发生烂种现象。霉烂造成的原因多是有破烂、霉烂、失去发芽力的种子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腐烂发霉。良好的种子在长期浸水、通气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也会霉烂。防治方法是:选用良种、淘汰劣种;催芽时必须严格控制浇水量和温度,勿积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此外,苗盘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相似文献   
7.
泗棉3号高产成铃特点试验研究戴敬,杨举善,朱汉荣,高翠兰(扬州市农业局225002)(兴化市周庄镇农技站225711)泗棉3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新近培育出来的棉花新品种,集高产、抗病、早熟于一体,是第一个产量相当或超过常规棉的抗病棉品种。棉铃是构...  相似文献   
8.
喷施调节安减轻棉花烂铃的效果吴蔼民,顾本康,夏正俊,裴立东,居海萍,王新华(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大丰县植保站)生长调节剂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性强、安全稳定、使用方便的特点,已从过去单一控制旺长发展成病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之一,并可提高...  相似文献   
9.
(1)每亩水面用生姜6kg,枫树叶6kg,桑叶1.8kg,樟树叶5kg,混合煎煮2h,加猪血0.6kg,食盐1.2kg,全池泼洒(下药前先泼洒柴油0.5kg),可治疗鱼细菌性烂鳃病。(2)每亩水面用生姜0.2kg,大蒜1.2kg,土茯苓0.15kg,海金沙0.6kg,紫苏0.6kg,混合煎汁,拌细糠喂鱼,治疗鱼肠炎病。(3)每亩水面用生  相似文献   
10.
杜友萍 《农村科技》2006,(12):28-28
棉花烂铃与健铃相比衣分降低22.8%,绒长降低23.4%,强度下降49.3%。棉花烂铃造成直接产量损失1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一、烂铃原因1.第3代棉铃虫危害棉铃。2.地膜覆盖使生育期提前,初絮期与8月的阴雨天气相遇,由于宽度偏大、偏施氮肥等原因,导致棉田旺长、田间荫蔽。3.随着8~9月的雨水增多,造成棉花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能力降低。二、防治方法1.合理追肥棉株长势旺的要晚施、少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用磷酸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