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影响基因打靶效率的因素,并指出提高同源重组利用率和在靶基因位点处引入DNA双键断裂可以提高基因打靶效率,总结了近年来这两方面尝试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并与一些其他物种中的研究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十八烷酰基乙醛亚硫酸钠系列化合物中双键数目对兔红细胞溶血,膜脂流动性及膜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81 ×10-4mol/L的HOU-C18:0和2.42×10-4 mol/L的HOU-C18:1即能引起细胞溶血,而HOU-C18:2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未引起溶血.随着双键个数的增加,膜脂流动性迅速增加.对于HOU-C18:0,膜脂流动性变化的转折点与开始溶血的浓度是一致的.表明溶血与膜脂结构的变化有关.膜蛋白荧光结果表明,HOU-C18n影响了膜蛋白的构象.膜蛋白与HOU-C18:n的结合数随着双键个数的增加而减少.双键数目增加,其疏水活性下降.离体实验表明HOU-C18:n是通过与膜脂和膜蛋白的疏水相互作用来发挥其药理功能的.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ouble-bond number in octadecanoyl acetal sodium sulfite (HOU-C18:n; n= 0, 1 and 2) on the hemolysis of erythrocytes, the fluidity of membrane and the conformation of membrane protei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81 × 10-4 mol/L of HOU-C18:0 and 2.42 × 10-4 mol/L of HOU-C18:1 could induce cell plasmatorrhexis. Fluidity of the membrane lipid increased quickly with the increase in double-bond number. For HOU-C18:0,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P) value coincid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at which the erythrocytes began to crack, thus indicating that HOU-C18:n changed the structure of lipid bilayer and caused the membrane to crack. The results of fluorescenc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HOU-C18:n influenced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membrane protein. The binding number of the membrane protein with HOU-C18: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double-bond number. The interaction of HOU-C18:n with membrane lipid and protein was related with their hydrophobic activity. In vitro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f cell membrane b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would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HOU-C18:n to exert its pharmaceut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高活性的杀菌化合物,在前期合成5-(1-(4-甲基-2-氧代-1-氧杂螺[4,5]癸-3-烯-3-基) 亚乙基)-2-氨基咪唑啉-4-酮类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在咪唑啉-4-酮的3-位引入苄基,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碳谱 (13C NMR) 及高分辨质谱 (HR-ESI-MS) 确证。经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分析显示,Z-构型中间体化合物 6 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氮质子化开环再环化,转化为E-构型化合物 7 。离体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位苄基的引入改善了该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E)-3-苄基-5-(1-(4-甲基-2-氧代-1-氧杂螺[4,5]癸-3-烯-3-基) 亚乙基)-2-(4-甲氧基苯基) 氨基-咪唑啉-4-酮 ( 9c ) 和 (E)-3-苄基-5-(1-(4-甲基-2-氧代-1-氧杂螺[4,5]癸-3-烯-3-基) 亚乙基)-2-(4-氟苯基) 氨基-咪唑啉-4-酮 ( 9h ) 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 值分别为14.3和21.1 mg/L。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400 mg/L下化合物 9c 对于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0%和85%。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杂化状态的不饱和化合物的“供电”能力、亲核加成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解释叁键比双键化合物易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新的具更高杀虫活性松油烯-4-醇类化合物。【方法】以松油烯-4-醇为原料,对其4位羟基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6种未见报道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松油烯-4-醇卤代类及双键改变类衍生物(L1~L3,S1~S3),对其结构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分别采用三角瓶熏蒸法和毛细管点滴法测定合成衍生物对家蝇的杀虫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均对家蝇具有一定的熏蒸和触杀活性,卤代类衍生物中氟代产物L1的熏蒸活性明显高于松油烯-4-醇,其熏蒸毒力(LC50)为2.4242μL/L;双键改变类衍生物中环氧化衍生物(S2)的活性较松油烯-4-醇明显提高,其LC50为1.5152μL/L,触杀毒力(LD50)为0.0573mg/头。【结论】4位羟基与双键的修饰对松油烯-4-醇衍生物的杀虫活性有较大影响,双键环氧化能明显提高其熏蒸及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自由基共聚合丙烯酰胺(缩写为AM)和双键硼化物(缩写为DB/BS14)获得共聚物P(AMDB/BS14),水解度分别在20%、40%和60%的条件下对共聚物进行后水解,测试在不同水解度条件下得到的共聚物溶液粘度随体系温度和氯化钠盐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20%、40%和60%三种水解度条件下的共聚物耐温抗盐性能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共聚物在60%水解度时耐温和抗盐性能最优,在20%水解度时耐温抗盐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烯烃双键碳上连的不同基团对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从本质上掌握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合成及影响因素与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指与亚油酸的不饱和双键位置和空间构型不同的一类脂肪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CLA的双键在第9和第11位或第10和第12位碳原子上,可呈顺式或反式构型。其具有很强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0.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是指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脂肪酸。由于含有不稳定的碳碳双键,易与绝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称为“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碳碳双键的位置,从CH3一端的碳算起,把出现双键的碳原子序号计为“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分为ω-3、ω-6和ω-9系列脂肪酸。但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是ω-3和ω-6PUFA。ω-3PUFA是具有多种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