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实际,提出了差异化经营策略,以此增强农信社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云峰 《甘肃农业》2004,(10):84-84
前半年武都区信用联社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银监局、分局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整体工作力求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步,与“三农”工作的要求同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方略同志,他们以“走百村、进千户、暖万人”活动为依托,达到切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目的。半年来,该联社强化措施、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截止6月底,联社全辖净增存款5634万元,  相似文献   
3.
农信社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立足农村,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巩固和发展“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并努力成为支持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尽管农信社在资金清算业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资金清算业务中仍然存在有待提高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农信社资金清算业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7月19日,很多从事金融工作的人都被一条突如其来的重头消息打乱了原本的周末计划。人民银行当日晚间对外宣布,自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仅意味着取消了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而对于农信社还意味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就此终结。贷款利率上下限同时松绑,让包括农商行、农合行、信用合作社在内的整个农信系统面临全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优质客户是农信社业务拓展的平台和经济效益的源泉.更是各家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的焦点.拥有了大批优质客户就拥有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如何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充分满足优质客户的融资和结算需求,不断优化和增加我们的客户资源.就成为农信社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就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郭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18-4320
回顾了新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对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78-179
近年来,农信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地方政府发挥职能、科学决策、有效引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支持农信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农信社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为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为宗旨,通过对安徽部分县域问卷调查发现,现却面临种种现实问题:民有资本官营化,自主经营权丧失;产权制度未真正建立,内部治理结构残缺;创新观念缺乏,活力不足;长期金融风险的累积,导致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为基层农信社改革提出发展新思路:坚持政企分开,保证基层农信社自主经营;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德、美、日农村合作金融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因素比较法对德、美、日三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了概述,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农信社改革的实际情况,就我国农信社的产权制度、组织体系、政府扶持、地位作用和立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1~2007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年末余额数据,采用BASS模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和联保贷款余额具有BASS模型的增长机理,可以用BASS模型对这2种贷款的动态增长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2种小额信用贷款已经都处在了增长速度不断下降阶段,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都属于内部影响或者称示范效应主导增长型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