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3篇
  15篇
综合类   29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轨道精调中轨距精调自动化程度较低、准确精度不够等问题,从硬软两方面设计了一种自动检测轨距且能对轨距进行精调的自动化小车;小车的控制系统利用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软件TIAPORTAL对轨距精调的自动化任务进行编程,并提出利用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实时整定PID的参数,提高轨距调整精度。该小车的设计与应用可有效提高轨道轨距精调作业的效率,可以在轨道精调作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枣实蝇有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研发基于行为调节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具有显著正趋性。枣实蝇雌虫对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30%以上;雄虫对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25%以上,从不同浓度梯度(原液、10%溶液、1%溶液)的选择率和选择系数来看,随浓度的递减,其选择率和选择系数也在递减,原液的选择率分别为10%溶液及1%溶液的2.5倍及5倍以上。田间试验发现:肉豆蔻酸对枣实蝇雌虫的诱集效果较强,2 d最多诱捕数量为15头·只^-1,平均诱捕数量为11.4头·只^-1,十四酸乙酯次之。在6种不同挥发物中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对枣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较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6种挥发性物质及混合物中,月桂酸乙酯及十四酸乙酯对枣实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果挥发物中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与枣实蝇偏爱选择密切相关。在田间试验中:枣实蝇成虫对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为研发枣实蝇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实验观察了微量注射 NOS抑制剂 L -NAME及微量联合注射 NO的前体 L-精氨酸( L-Arg) L-NAME于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对该部位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发现VTA注射 L -NAME( 1 mg/ 5μL )后 ,伏隔核( Acb)多巴胺 ( DA )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 DOPAC)水平升高到注射前的 1 2 2 .5% ( P <0 .0 0 1 ) ,小剂量注射 L-NAME( 0 .2 mg/ 5μL)对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影响 ;同样方法联合注射 L-Arg( 3 0 0 μg/ 5μL) L-NAME( 1 mg/5μL)后 ,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VTA微量注射 L-NAME兴奋了该部位的DA神经元 ,而 L -Arg L -NAME联合注射 ,却不能影响 DA神经元的活动 ,说明 NO可以通过L-Arg-NOS-NO途径参与 VTA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植物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愚蠢。事实上,科学家现在正逐渐意识到植物是复杂的生物体——它们可以看到东西,有嗅觉、味觉、触觉,也许还有听觉。 触觉 植物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能手。最著名的食肉植物捕蝇草在进化过程中具备了触觉,所以当昆虫掠过它的“触须”时,它的“下巴”就会合上,不幸的昆虫就成了瓮中之鳖。达尔文是最早指出这种行为是模仿了动物的神经系统反应的学者之一。曾有医学生理学家给捕蝇草绑上电极,当捕蝇草的触须被碰到时,便会产生类似动物神经冲动的电脉冲。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小肠铺片NADPH-d组化法、NADH-d组化法和抗NF免疫组化法分别对0日龄、5日龄、28日龄仔猪的肌间神经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ADPH-d组化法可以选择性的标记合成NO的神经元亚群,大部分阳性肌间神经元符合DogielI型神经元的形态特征;NADH-d组化法可以非选择性的标记大部分神经元,且采用该法观察到的肌间神经元的密度明显高于NADPH-d组化法,但该法不能清晰的显示肌间神经丛的细微结构,不适合用于神经元类型的观察;抗NF免疫组化法可以清晰的显示肌间神经元的突起,28日龄仔猪体积较大的阳性神经元主要为DogielI型和DogielII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利用Matlab工具箱,对时序数据进行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建模和预测。一是利用系统辨识方法来建立AR模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二是利用单隐层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和预测。通过可视化,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 HRP 逆行追踪法对北京鸭心脏各区的迷走节前神经元胞体进行定位。标记细胞呈双侧性,集中在疑核和迷走背核,以疑核占优势(占68.4%)。在疑核,标记细胞多位于闩的嘴侧(峰值在+1000~+1800 μm水平),为较大型(φ20~30 μm)、多突起的星形细胞。在迷走背核,标记细胞呈梭形(φ18~20μm),大部分位于闩嘴懊I平面(+100~+1800μm)的腹侧部。左心室主要接受疑核支配。发自迷走背核的心迷走神经节前纤维主要分布在冠状沟。  相似文献   
8.
<正>犬瘟热是由副黏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治疗该病无特效疗法。笔者于2008年5月15日至2008年6月15日,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兽医站采用3种方法共治疗该病28例,效果从一般到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Y型管嗅觉仪法和培养皿法,研究菜蛾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对挥发物的定向行为反应,并探讨学习经历对菜蛾绒茧蜂寻找寄主能力的影响,以及触角在寄主定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大为 《警犬》2004,(1):5-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犬共防从无到有,走过了10年的历程,上海永升犬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公安局、卫生局、畜牧兽医站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的领导下,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公司现有员工300多名,有犬:300多头,服务单位200多家,每天守卫着几千亿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