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31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增稠剂对以矿物油为分散介质的油悬浮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12.5%丙炔·吡嘧(丙炔噁草酮·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为对象,通过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方法,研究了有机膨润土、有机高分子和气相二氧化硅3类增稠剂单独使用及有机膨润土和其他两类增稠剂分别搭配使用对可分散油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流动特性指数(n)均小于1,为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除有机膨润土和高分子增稠剂Atlox Rheostrux100组合使用时体系更符合Casson方程外,其余样品均更符合Herschel-Bulkley方程。单独使用时,有机膨润土对保证体系稳定的效果相对较好;Atlox Rheostrux 100和Atlox Rheostrux200两种高分子增稠剂的效果差别较大,其中Atlox Rheostrux 100效果更好,这可能是由分子结构差异造成;两种气相二氧化硅类增稠剂由于不能有效形成氢键,效果较差。将有机膨润土和有机高分子增稠剂组合使用时,体系的稳定性有所提升,其中有机膨润土869和Atlox Rheostrux 100组合使用效果更好,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物理稳定性优异;有机膨润土869和疏水气相二氧化硅R974组合使用时则效果没有明显的提升。研究表明,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表征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新型高分子增稠剂和有机膨润土具有协同作用,将二者合理组合添加能大幅提升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三步合成了烷基-二醇基硅胶(ADS)色谱材料,首先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把功能基团键合到硅胶基体上,再把该环氧化硅胶与硬脂酸反应以制备酯型十八烷基反相填料,最后在20MPa压力下装成色谱预柱(35×4.6mm I.D)。用该预柱通过六通阀后接ODS分析柱(250×4.6mm I.D),构成中心切割二维HPLC。该系统能对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化合物进行在线富集,实现环境及生物复杂样品直接进样分离分析。使用该系统对尿中的莠去净和西玛津残留进行了分离分析,以含有0.1%乙酸的酸性水缓冲液对加标尿液中莠去净类化合物保留在预柱上,干扰分析的大分子被排阻而无保留通过,其它干扰分子保留小而通过,再切换六通阀,以乙腈和0.1%乙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进而在下一级ODS分析柱上进行分离(紫外检测225nm),两种除草剂的分离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定性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水工棍凝土工程中,抹而砂浆的强度和抗渗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减水剂、引气剂单掺、复掺及与硅粉、粉煤灰复掺,对砂浆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并从机理方面分析它们改善砂浆性能的原因结论是:减水剂、引气剂与硅粉、粉煤灰适当配比复掺,对砂浆的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4.
In 1998, two cases of silica urolithiasis occurred in castrated male dromedaries on an intensive camel farm in the Canary Islands. The immediate attributable cause was the inges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silica in the feed, estimated as 84.44 g/day. An associated cause was the low level of salt in the diet. Daily ingestion of salt from feed and water was estimated to be 21.8 g (8.6 g of sodium). Seventy-six castrated males from the same farm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A received 30 g of salt daily; group B received 40 g; group C received 60 g; and group D received no added salt in the diet (control). The animals were maintained on these dietary regimes for 2 years. No animals from groups A, B or C suffered overt urinary retention. One animal from group D had an obstructive urinary retention 10 months after the study commenced. Thus, 52 g of salt daily appears to be sufficient to prevent urinary retention in dromedaries raised in a subtropical climate.  相似文献   
5.
将SiO2与天然橡胶的制备工艺相结合,先以价格低廉的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溶胶和凝胶,再以天然鲜胶乳共沉-共凝制备SiO2/NR复合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SiO2/NR复合材料较适宜的复合工艺为院水玻璃与乙酸乙酯反应温度30益,乙酸乙酯和水玻璃溶液中所含SiO2的摩尔比n为0.8∶1,水玻璃浓度为6.5%。当SiO2用量为10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达到了33.4MPa和47.1kN·m-1。  相似文献   
6.
用硅溶胶/丙烯酸酯复配乳液对杉木人工林木材进行改性处理,探讨浸渍时间和浸渍压力对处理木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乳液在压力作用下,填充并固化于木材空隙中,与木材细胞壁物质发生了化学键合,从而提高了木材的力学性能.较优的改性工艺为浸渍压力1.0 MPa、浸渍时间90 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一种对霉酚酸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用于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的净化、富集和分析检测。【方法】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改性的硅胶为载体、霉酚酸酯为虚拟模板,合成硅胶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制备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平衡吸附试验评价材料吸附特性。建立基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结果】改性硅胶表面成功包裹一层印迹聚合物。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印迹材料饱和吸附量为4.5 mg/g;动态吸附试验表明,该材料吸附速率快,60 min内即达到吸附平衡。基于该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建立了HPLC法,霉酚酸的回收率为76.0%~81.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检测限达60μg/kg。【结论】制备的硅胶表面霉酚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特异性吸附霉酚酸,建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HPLC法可用于日常青贮饲料中霉酚酸的分析测定,了解青贮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状况。研究结果可为青贮饲料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几种土壤中不同形态铁及无定形硅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三类土壤不同形态铁和无定形硅铝表明,游离氧化铁的量在各类土中均为表层大于底层;铁的活化度白浆土高于黑土,而白浆土的白浆层又高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无定形硅、铝在白装土中层次之间分异明显,说明有淋淀现象发生,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差异不大;新鲜有机质对铁的活化有显著作用,络合态铁和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宁凡凡  龙涛  刘慧  徐兰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168-170,174
以甲醛、尿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脲醛树脂整体柱,并以之为模板,制备二氧化硅整体柱。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仪、氮吸附仪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手段对所合成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脲醛树脂整体柱制备过程中,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聚乙二醇6 000诱导体系发生相分离,得到的脲醛树脂整体柱具有彼此交联的基质骨架和相互连通的穿透孔,以之为模板合成的二氧化硅整体柱也呈现双连续结构。  相似文献   
10.
Controlled release of avermectin from porous hollow silica nanoparticl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rous hollow silica nanoparticles (PHSNs) with a diameter of ca 100 nm and a pore size of ca 4.5 nm were synthesized via a sol-gel route using inorganic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as templates. The synthesized PHSNs were subsequently employed as pesticide carriers to study the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ur of avermectin. The avermectin-loaded PHSN (Av-PHSN)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BET,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IR, showing that the amount of avermectin encapsulated in the PHSN carrier could reach 58.3% w/w by a simple immersion loading method, and that most of the adsorption of avermectin on the Av-PHSN carrier might be physical. Avermectin may be loaded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the pore channels in the wall and the inner core of the PHSN carriers, thus leading to a multi-stage sustained-release pattern from the Av-PHSN samples. Increasing pH or temperature intensified the avermectin rel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