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0篇
  48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和曲酸(kojic acid, 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 ℃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佳保鲜配方为:油菜素内酯40 μmol/L、曲酸35 mmol/L,浸泡时间为3 min,该复合保鲜剂配方能较好地抑制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果皮pH和果皮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延缓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和维生素C(vitamin C, 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果皮色度L *值、a *值、C *值和花色苷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及漆酶(laccase, Lac)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荔枝果皮色泽由多种色素决定,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品质性状。果实着色是花色苷积累的结果,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由遗传背景决定,同时受内外环境影响。本文重点介绍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从外界环境、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花色苷积累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提升荔枝果实的色泽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去核作业是对荔枝进行精深加工的准备工作,但多年来去核后果肉的完整性问题在我国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已经成为制约荔枝产品精深加工的瓶颈.为此,在分析去核机理的基础上,进行了以果肉的完整性和去核成功率为指标的手工去核试验.试验中刀具采用了旋转切入、直线切入和直线切入果核后再旋转等3种不同的运动形式.试验表明,刀具旋转切入去核的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模拟手工作业的荔枝去核机,对结构不同的3种圆筒形去核刀具在3个转速下进行去核试验表明,刀具结构和旋转速度对果肉的完整性影响显著,但对去核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隶属于茸鞭生物界卵菌门疫霉属,由其引起的荔枝霜疫病是目前荔枝生产上一种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鲜果品质。双组分信号途径在微生物中参与多种生命活动,但是在卵菌中尚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荔枝霜疫霉中鉴定到2个杂合型组氨酸激酶(PlHK1、PlHK2)和1个响应调控蛋白(PlRR1)。其在卵菌中是保守存在的,并且与真菌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功能域分析表明,PlHK1和PlHK2的C端额外的融合了1个磷酸转移功能域(Hpt),这与真菌和植物的存在显著差异。转录分析表明3个基因在荔枝霜疫霉侵染阶段上调表达,并且响应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以上结果揭示了双组分信号系统可能在疫霉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澄清对"鸭头绿"桂味的一些误解,明确其品质是否优于普通桂味荔枝。【方法】于2019—2020年对华南荔枝产区桂味"鸭头绿"现象进行调查,测定"鸭头绿"桂味和普通桂味果皮12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并比较两种果实的糖酸组分、游离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槐枝、井岗红糯、岭丰糯和糯米糍等多个品种荔枝果实均出现"鸭头绿"现象,桂味叶片也表现有类似症状。"鸭头绿"桂味和普通桂味果皮部分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虽然存在显著差异,但并不是造成"鸭头绿"现象的直接原因。"鸭头绿"桂味和普通桂味果肉总可溶糖含量分别为176.2(±12.5)、172.9(±13.0)g/kg,总酸含量分别为8 539.5(±1 130.9)、7 303.5(±1 030.0)mg/kg,总糖/总酸分别为20.9(±3.0)、24.0(±3.2)。两种果实3种糖组分、9种有机酸组分、总糖、总酸含量及总糖/总酸均没有显著差异。"鸭头绿"桂味和普通桂味果实均检出30种游离氨基酸,两种果实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也均极为接近,可见两者品质并没有差别。【结论】"鸭头绿"现象并非桂味荔枝独有,也不是由果实营养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侧面支持了"鸭头绿"是一种侵染性病害的判断;"鸭头绿"桂味品质并不优于普通桂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岭南地区不同产区荔枝的营养品质特性及差异性,以海口、茂名、湛江、广州、惠州、汕尾6个荔枝主产区的8个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可食率、Vc、还原糖、蔗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8项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区间荔枝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在单项品质指标上各有优劣,紫娘喜和糯米糍荔枝单果重和可食率分别最高,妃子笑荔枝Vc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桂味荔枝蔗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妃子笑荔枝。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荔枝品质指标也存在差异。海口、湛江、茂名3个产区妃子笑荔枝单果重、Vc、还原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但海口妃子笑荔枝可食率、糖酸比均显著高于湛江妃子笑;广州桂味荔枝的可食率、Vc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茂名桂味;在广州、惠州、汕尾3个产区糯米糍荔枝中,单果重、Vc、蔗糖含量最高的为惠州糯米糍。通过聚类分析将3个产区的荔枝分为了3类,每类所包括的荔枝均为相同的荔枝品种。研究结果将为荔枝鲜食品种的筛选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营养诊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的营养诊断时间及荔枝正常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最适范围,以海南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妃子笑荔枝种植园为试验地,对海南中西部地区妃子笑荔枝叶片9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标准值法对妃子笑荔枝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叶片元素含量在不同的生育期差别较大,初步确定盛花期为海南妃子笑荔枝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妃子笑叶片盛花期适宜的元素含量范围为N 16.0~19.0 g/kg、P 0.9~1.2 g/kg、K 7.0~10.0 g/kg、Ca 5.0~11.0 g/kg、Mg 1.5~3.0 g/kg、Fe 60.0~140.0 mg/kg、Cu4.0~9.00 mg/kg、Zn 15.0~64.00 mg/kg、B 3.00~18.00 mg/kg;各元素含量适宜比例为N∶P∶K∶Ca∶Mg=1.00∶0.06∶0.51∶0.46∶0.13;Fe∶Cu∶Zn∶B=1.00∶0.07∶0.40∶0.11。  相似文献   
8.
王鑫  邵远志  汤月  李雯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11):2366-2374
P型ATP酶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膜转运蛋白,在果实能量代谢和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广泛参与植物离子运输、抗逆、细胞信号转导等各项生命活动,然而在荔枝或其他无患子科植物中尚未对P型ATP酶基因家族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基于‘妃子笑’荔枝转录组数据,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共鉴定了28个P型ATP酶基因家族成员基因,探讨P型ATP酶在荔枝采后贮藏过程中的潜在功能。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可以分为5个亚家族,同一亚族的基因在基因结构和motif基序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发现LcPAs多定位于线粒体(21/28)。通过转录组分析,在采后贮藏期间,荔枝P型ATP酶家族基因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明显高于下调表达基因,暗示其可能在荔枝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抵御作用。使用拮抗菌N-1处理荔枝可以有效抑制其果实采后褐变和病害的发生,结合RT-qPCR结果,发现拮抗菌N-1处理能诱导LcPA1、LcPA7、LcPA8LcPA19在整个贮藏过程中的上调表达,并维持了较高的ATP酶活性,进一步说明P型ATP酶家族基因在抑制荔枝病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了解荔枝P型ATP酶基因家族基因的进化和功能分析提供了参考,为深入了解拮抗菌N-1保鲜机理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荔枝果实败育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败育是影响果实内在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不仅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而且与座果率及产量密切相关.荔枝种质资源丰富,种子败育现象较为普遍,根据种子发育情况可分为焦核、部分焦核和种子饱满型的品种.目前关于荔枝种子发生败育机理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从胚胎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多胺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败育胚胎细胞结构、胚蛋白含量及败育蛋白分离、败育蛋白基因克隆和环境因子对种子败育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力求找出影响荔枝胚胎败育的重要因子,从而为加速荔枝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并为今后研究种子发育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荔枝花芽分化期叶片的光谱特征及其养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荔枝营养状况的快速监测,提高荔枝的精细施肥管理水平,服务华南荔枝的高产优质安全生产,研究了广州白云区荔枝花芽分化期冠层高光谱4 种变化形式的特性,结果表明荔枝秋梢冠层叶片光谱具有植物光谱共性。结合试验测得的冠层叶片生化养分数据(全氮、全磷、叶绿素、有机碳)分别与光谱反射率这4种形式作相关性分析。选择最显著相关的波段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叶绿素、有机碳含量的最佳光谱诊断敏感波段分别是反射率一阶导数的 1 562 nm (r=0.8944)、1 720 nm (r=0.7827),全氮、全磷的最佳光谱诊断敏感波段分别是倒数对数一阶导数的2 059 nm (r=0.8073),1 347 nm (r=0.7575);全氮、叶绿素、有机碳指数函数拟合最优(RMSE分别为0.002730, 0.008138和0.000416),全磷线性模型最优(RMSE=0.000336)。研究结果对华南精细荔枝果业的实施和果业环境保护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