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8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8篇
  214篇
综合类   261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萌发期的耐盐性,为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40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与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分析法,研究盐胁迫对40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各项形态指标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及胚芽鞘长在PCA下载荷量最大;根据SOM聚类分析结果,‘德抗961’等4个小麦品种属于高度耐盐品种,‘济麦22’等14个小麦品种属于耐盐性品种,‘济麦20’等16个品种属于中等耐盐性品种,‘鲁麦21’等6个小麦品种属于盐敏感性品种。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胚芽鞘长能够作为萌发期小麦耐盐性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并且结合主成分、SOM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更为科学、方便。  相似文献   
2.
朱友娟 《绿色科技》2021,(5):261-263
分析了从南疆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农业应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要求及园艺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提出了对接教学领域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园艺技术专业服务育人本质,培养更多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义氧化还原理论,给出了土壤溶液中NH4+,P,Ca等养料成份的广义氧化还原电极电势。与养分位比较,用广义氧化还原电极电势来量度土壤养分有效度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木质材料的表面劣化与木材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以枫桦(Betula costata Trautv)、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木材单板和凸版纸、新闻纸、条纹牛皮纸、书写纸、胶版纸和朴克原纸为试材,借助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分析了经室内、外暴露和人造紫外光辐射期间各种木质材料表面化学和表面性状的变化;提出了抑制木材表面劣化,保护木材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监测木质材料的劣化过程。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和油漆涂饰处理均可抑制紫外光对木材表面的光化降解,其中用浓度为5%的三氧化铬溶液或三氯化铁溶液处理木材其保护作用显著,能够改善木材的耐候性能。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合理把握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层次,将知识体系模块化,内容层次多元化,同时把课程设计与各个专业培养目标有机融合,建设有机化学平台课程并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从而实现平台课程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从教育创新的角度出发,对物理化学在生物技术专业中重要作用及基础地位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对学科特点的深入理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科学评价体系、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四个方面着手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重点探讨生物技术专业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以及如何培养适应实际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9.
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创新思维是当今国际人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该文针对目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高等农业院校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注入绿色创新思维培养,并对培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激发大学生们对无机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10.
Soil aggregate (SA) can be formed and stabilized when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is decomposed in the soil.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A dynamics and SOM with different decomposition rates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refor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addition of polysaccharides to soil on SA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A Japanese tropical soil was incubated for 99 d at 30 °C in a dark environment following the addition of 0.5% (w/w) starch or cellulose.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the amendments, and SA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soil respiration rates, and distribution fractions of soil aggregate sizes and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of SA, respectively. The cumulative soil respirations with all treatments rapidly increased until Day 12 of the incubation. The initial slope of the cumulative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soil with star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il with cellulose. In either soil with starch or cellulose, the fractions of macro-aggregates (>1000 μm in diamet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soil. However, the fractions of meso-aggregates (250–1000 μm) and nano-aggregate (<20 μm) in the soil with starc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ose fractions in the soil with cellulose fluctuated until Day 6. The MWDs reached the maximum on Day 6, indicating the SA formation in the soils with starch or cellulose. The increasing rate of the SA formation in the starch-amended soil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llulose-amended soil. After Day 6, the MWDs in the soils with either polysaccharide decreased with similar trend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indicating similar stability of the SA in both treatment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decomposability of the organic amendments might influence the SA formation differently, but not the SA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