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豆品种更新快,导致大豆根瘤菌株与新品种匹配能力差、接种效果不明显。筛选与主栽大豆品种匹配性好、固氮效率高的广谱性优良菌株,可为针对性的施用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提供菌种资源和方案。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6个优良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和2个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在砂培盆栽条件下与不同地区的27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匹配试验。测定分析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根瘤菌之间结瘤固氮能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供试根瘤菌均能够与国内24个大豆品种结瘤,广谱性较好;植株地上部分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大部分接种根瘤菌后的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CK;HN01、GR3、HH29、HH103匹配性和固氮效率均不逊色于USDA110,具有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地区推广的潜能;从品种来看,中豆39、BD2、天隆1号与8株供试大豆根瘤菌的匹配接种表现出高生物量特点。此外,本文还筛选出大豆-大豆根瘤菌的表型最佳匹配组合中豆39-GR3,适合长江流域地区;同样筛选到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南地区最佳匹配组合,分别是HN01-辽豆14、HN01-徐豆14、HN01-BD2。本文初步建立了优良根瘤菌与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关系,为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筛选和应用这些优良菌株提供了材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韩春虹 《世界农业》2022,(3):100-108
基于“大国小农”的国情,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着力点。虽然当前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老龄化、女性化和兼业化“三化”并重的锁定效应、耕地禀赋的刚性效应以及市场准入的壁垒效应,但重新审视小农户的生命活力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包容性可以发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之间存在相容性关系。进一步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的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激励相容机制、社会网和利益网“双重”网络机制以及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3.
贵州主产区烟叶的配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贵州主产区典型中部烟叶两两间的配伍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配伍性较好或好的组合有BE、BF、AB、BC、A1B3、A1E3、B1C3、B1F3、C1F3、E1F3、A3B1、A3C1、A3E1、A3F1、B3E1、B3F1、C3F1。单个产区烟叶配伍性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F、B、A、E、C、D。从配伍性结果看,单产区的感官评吸分数高的烟叶其配伍性不一定好,而单产区感官评吸分数低的烟叶其配伍性不一定差,通过对组合比例的变化,可获得配伍性较好的组合,弥补单一产区烟叶的缺陷,可实现两两产区的质量互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F_1、F_2及F_3世代亲和力与颖尖色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正常,均在70%以上,F_2结实率呈连续变异,但主要分布在60~80%区域,平均结实率65.1%,F_3育性变异度与F_2基本一致,但平均结实率有明显提高。两个广亲和品种间杂交后代育性显著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较少,而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表现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平均结实率43.4%,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以上说明广亲和基因是存在的,广亲和力既受主效基因支配,也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颖尖色出现3∶1或9∶7分离,有色颖尖与高结实率连锁明显,因此,颖尖色可以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5.
以选育的同源四倍体矮脚黄白菜为母本,选用其亲本二倍体矮脚黄及其它白菜品种,以及大白菜、甘蓝、甘蓝型海莱、芥菜等为父本,分别进行人工杂交,所得F_1种子中的杂株率有差异:二倍体矮脚黄为父本的是1.7%,其反交为6%;黑心乌白菜和甘蓝为父本的都是0;而芥菜和甘蓝型油为菜父本的分别是31%和36%。但是统计其杂种指数,则皆小于1,表现杂交不亲和。 连续三年调查了同源四倍体矮脚黄自然授粉采种的杂株率,平均为0.59%,但杂株中又以芥型和甘蓝油菜型较多,平均占65.0%和22.5%;而二倍体矮脚黄在同样条件下却高达16.5%。由此可见,同源四倍体矮脚黄在留生产种时,只需与芥菜和甘蓝型油菜隔离即可。  相似文献   
6.
大黄油菜在套袋自交、剥蕾自交、兄妹交、自由授粉四种授粉方式处理下,对其结角率、角粒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结角率各授粉方式间差异不显著,自由授粉的角粒数显著多于另外三种授粉方式;大黄油菜是自交结实正常的白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7.
普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嫁接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陆川油茶与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3号苗期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岑软3号的成活率及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98.55%,抽梢以及嫁接苗的生长与以普通油茶作为砧木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参试的4个物种中香花油茶与岑软3号的嫁接亲和力最好;其次是陆川油茶,嫁接成活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67%和95.00%,但嫁接苗生长1年后叶片N、P、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广宁红花油茶在嫁接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亲和性,嫁接成活率仅为72.00%,且后期生长受到抑制;而博白大果油茶嫁接成活1 a后的存活率仅为24.49%,生长受阻,嫁接后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8.
对10个杂交种及对应的5个自交系的植株形态性状以及产量进行了配合力、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株叶夹角等7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保绿度等4个性状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同等影响;中部叶面积系数等则主要受非加性基因影响为主。在计算植株总叶面积系数、总叶夹角、总叶向值时,可以用上、中、下任一部分叶面积系数、叶夹角、叶向值来分别估算。上部叶面积系数、总叶面积系数与产量之间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报告混淆严重,不利于风险评价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二者可以相容的结论。该研究成果,不但促进了风险评价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更可以作为风险评价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油菜黄籽自交不亲和系184和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878-8-1、737、3231、408等为材料,经过5年8代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SI975002、SI975113、SI975218和SI975230等,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90%以上,芥酸<1%、硫甙<25.0μmol/g,含油量44%左右等特点,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汪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