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9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分析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F_1、F_2及F_3世代亲和力与颖尖色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正常,均在70%以上,F_2结实率呈连续变异,但主要分布在60~80%区域,平均结实率65.1%,F_3育性变异度与F_2基本一致,但平均结实率有明显提高。两个广亲和品种间杂交后代育性显著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较少,而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表现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平均结实率43.4%,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以上说明广亲和基因是存在的,广亲和力既受主效基因支配,也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颖尖色出现3∶1或9∶7分离,有色颖尖与高结实率连锁明显,因此,颖尖色可以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3.
小麦醇溶蛋白基因的HPCE和A—PAGE染色体定位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分离中国春醇溶蛋白获得了45个不同组分(峰或峰肩),通过过中国春第1,4,6,7部分同源群染色体NT系和DT系的HPCE分析,确定了各个醇溶蛋白组分的编码基因所在染色本臂,结果显示,全部蛋白组分均由第1,部6部分同源染色体短臂上的基因编码(即Gli-1和Gli-2位点),其中Gli-Al,Gli-B1和Gli-D1分别编码5,10和12个组分Gli-A2,Gli-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2个南斯拉夫大豆品种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蛋白质电泳组成表现了较高的多态性,每1品种均可根据各自的电泳图谱加以区分。尽管少数大豆品种表现相似的电泳模式,但在一些细微组分上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品种醇溶蛋白Gli—1和Gli—2编码位点等位基因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鉴定分析了我国部分重要小麦品种或种质醇溶蛋白Gli-1和Gli-2编码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特点。36个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品种在醇溶蛋白几个主要位点上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度,Nei氏遗传变异系数(H)达0.775。6个位点一共检测到59个不同的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8个等位基因,即Gli-B2g(55.56%)、Gli-D1k(50%  相似文献   
6.
分布于我国河北以南广大地区潮湿地带的假稻,形态特征酷似水稻,具有宿根性强,再生力和耐寒力强等特点,亦未发现其感染稻瘟病和纹枯病。短日照处理对假稻的幼憾分化和抽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敏感的临界日照长度为14~15h。我们对栽培水稻与假稻进行了杂交,获得了杂交种和奇特的杂种苗,并对F_1代及F_2找进  相似文献   
7.
8.
启动子的分析有助于解析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机制。植物DREB转录因子参与对干旱、低温和高盐等胁迫的响应,在抗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反向PCR方法从小麦中克隆获得DREB转录因子TaDREB6基因启动子,长度为1 705 bp。PLACE和PlantCARE分析发现,TaDREB6基因启动子包含多种胁迫相关元件。构建由TaDREB6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aDREB6基因启动子是诱导型启动子,受干旱、低温、盐、脱落酸和水杨酸等胁迫诱导。Real-time PCR显示,TaDREB6基因受多种胁迫诱导表达,与TaDREB6启动子活性分析结果一致,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分析DREB转录因子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与品质改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重要贮藏蛋白,由它在组成上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品质的重要作用长期以一直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醇溶蛋白基因定位,后代遗传规律,等位基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通过醇溶蛋白组成的电泳筛选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行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晏月明  刘广田 《作物学报》1999,25(2):237-243
本文探讨了毛细管电泳(CE)技术分离小麦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及用于品种鉴定的潜力。大量检测结果发现,以下分离条件可获得较高的分辨度和重复性,即CE缓冲液用碱性硼酸钠(pH9.0,并含20%乙睛和l% SDS),毛细管长度47cm,内径50μm,运行电压15kV,毛细管温度30℃。在这些条件下,一个品种在25-30分钟之内,可分离出35个以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