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130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内外气象要素的分析可以揭示林区内小气候动态变化规律,同时也是明晰枯落物在天然状态下生态水文效应的前提。选取广西的典型林地,采取林内外定位对照观测方法,对试验区内冬季(10—4月)的林内外气象要素及冠层截留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冠层截留效应与降水量相关;林内温度、湿度、风速均与林外有显著相关性;林内外潜在蒸散发变化趋势明显,冬季林外潜在蒸散发远大于林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季风区土壤湿度场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一个计算土壤湿度场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以降水量的潜蒸散量的观测值为输入场,利用土壤收支方程以及地表特征的考虑,可以对土壤湿度场的分布进行计算,地表特征主要包括植被截留降水量和土壤持水性质的定量计算以及植被极深等,量后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计算了1986年每日土壤湿度场的分布,获得了可信的结果,该模型可用来为气候及有关模型提供了中国土壤湿度场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宋德利 《防护林科技》2014,(2):36-37,104
通过不同林型内自然降水、树冠截留、枯枝落叶和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的测定研究了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水源涵养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树冠截留量比红松纯林提高45%和49%;有林地的枯枝落叶的持水能力比无林地多贮水10 m^3 hm^-2,混交林比纯林贮水1.5 m^3 hm^-2;有林地的土壤比无林地多贮水19~22 m^3hm^-2,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多贮水4~7 m3 ·hm-2.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色季拉山高山松林冠截留、树干茎流与大气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总降水量达337.90 mm,其中林冠截留量为82.17 mm、截留率为24.32%、变化幅度为13.19%68.72%,穿透雨量为215.76 mm、穿透率63.85%、变化幅度为1.67%68.72%,穿透雨量为215.76 mm、穿透率63.85%、变化幅度为1.67%13.57%,树干茎流量39.97 mm、茎流率11.83%、变化幅度为29.70%13.57%,树干茎流量39.97 mm、茎流率11.83%、变化幅度为29.70%73.26%。林冠截留量、穿透降雨量和树干茎流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分别为幂函数、直线性和二次函数关系。降雨的发生与林冠截留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穿透产生和茎流产生与降雨发生并不同步。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是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出现的,而且刚开始很小,随后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承雨器四周各1m范围内树冠郁闭度,进而通过一次降雨试验可观测到不同郁闭度级林冠截留降雨量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林冠截留降雨量测试中林冠疏密和树冠间隙分布不均引起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枝落叶层是森林植被对降雨再分配的第2作用层,也是对土壤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层次。在实测本区主要森林类型枯枝落叶量及其持水能力的基础上,采用100m2最大截留能力、100g枯枝落叶最大持水能力及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对不同森林类型枯枝落叶量、组成及其发育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辽宁东部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林冠截留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和树干迳流情况。结果表明,森林对降雨的截留率为17.2% ̄33.1%。其中,油松林为33.1%,落叶松叶26.9%,红松林为23.9%,杂木林为17.5%,柞木林为17.2%。树干迳流较少,占降雨量的1%以内。同时对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月份林冠的截留率也做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降水截留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集中分布的地区,利用对降水在林分中的样地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对降水的截留效应。据2002-2005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冠平均截留率为23.6%,树干茎流率占大气降水量的3.7%,枯枝落叶层的截留率为10.2%。说明华北落叶松在冀北山地发挥了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与林外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I)与林外降雨量(P)可用非线性模型I=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为I=0.584P0.576;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在该区域油松人工林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分析方法进行了沙棘与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的水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内年均降水量较林外减少了20.1%;林内月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以夏、秋、春、冬依次递减;年均气温比纯林内低0.1℃,相对湿度高4.5%;乔木层年均截留量较纯林提高了56.6%,灌木层提高了395.7%;年均地表径流量105.8 L,径流摸数为10.58 m3·km-2·a-1,纯林分别为1 349.05 L和134.9 m3·km-2·a-1,土壤侵蚀模数为0.65 t·hm-2·a-1,纯林为9.2 t·hm-2·a-1;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增加了200%;平均容水量为自身质量的3.1倍;土壤密度和土粒密度分别减少了6.3%和17.7%,含水量、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了6.1 %、13.9%、20.3%.不同土层土壤密度和土粒密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孔隙度和通气度表层较高,向下逐渐减少;底层、中层和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3.3%、38.6%和32.6%;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较纯林平均高11.0%、9.8%、10.5%,较荒地高36.0%、16.0%、25.6%;储水量和0~40 cm储水量分别较纯林和荒地提高了12.4%、22.7%,排水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