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7篇
  17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北京地区资料分析了沙尘的年代变化、月变化,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期并以浮尘和扬沙为主。造成沙尘天气的冷空气主要有三条路径,它与蒙古气旋、冷锋、高空急流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履带式农田作业车由于其优异的通过性与稳定的行驶性能,被广泛使用于南方丘陵地区。针对传统履带底盘采用刚性悬架,无法调节离地高度,行驶时乘坐舒适性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离地高度可调的减振式履带驱动机构。该机构采用分离式设计,将整个驱动机构分为上层承载架与下层行驶架,通过在上、下层之间设置液压缸与弹性元件,达到在一定区间内调节车辆离地高度与减少车身振动的目的。通过对关键部件进行重点设计,并对其工作过程进行简要分析,该机构在理论上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4.
建立了空间连杆机构的分析模型,利用矢量回转法确定了空间机构连杆上沿任一直线作匀速运动的动点轨迹矢量方程,即动点轨迹方程,并进一步地对矢量方程进行微分求出动点在任一瞬时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建立了空问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的轨迹曲面方程,即连杆曲面方程;再应用MATLAB函数绘制了空间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上动点的轨迹曲线、速度和加速度图以及连杆曲面图,为空间机构研究和机器人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T90/T100推土机履带行走系统存在拖带轮偏磨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车架焊合件加工质量不稳定,提出了控制质量的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今后一系列推土机履带行走系统的设计改进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轨道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如何把轨道检测数据高效、快捷地下发到基层施工部门,尽可能快地消除事故隐患、更好地指导线路维修、保障行车安全,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快速、准高速、高速铁路的要求变得日益重要。论文重点介绍了基于PIC单片机的轨检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该设计方案提高了轨检车的测量技术,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对快速检查轨道病害,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和提高旅客列车的平稳舒适性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赛道维护方式对伊犁马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影响,为伊犁马选种选育和赛道维护提供依据。【方法】以8匹伊犁马公马为研究对象,设计1 600 m途程比赛。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伊犁马在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直道、弯道、终点的步态特征的视频素材,终点计时系统记录马匹比赛成绩,分析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伊犁马各赛段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差异性。【结果】直道阶段,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总步幅、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弯道阶段,后位后蹄支撑相、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后位前蹄支撑相、对角双支撑相、前肢间隔期、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均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步幅(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终点阶段,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显著低于耙地组(P<0.05);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后肢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结论】压实组马匹步幅、步频较大,比赛成绩最好,赛道状况的差异会导致运动性能的差异。在选种选育,评价马匹运动性能过程中应考虑赛道状况,以提高个体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专利无效判定制度由单纯的司法判定转向司法与行政判定“双轨制”,近两年又有向行政判定扩大的趋势,USPTO复审制度的功能及其价值不容忽视,我国现行专利无效判定机制可以借鉴美国,其将改革方向定位在强化专利复审制度的同时,明确司法审查的权限及其效力,以此完善我国的专利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际需要给定的空间轨迹,设计某种空间连杆机构,使得该空间机构连杆上定点的运动轨迹逼近所给定的空间轨迹。该文采用了可控变杆长空间连杆机构来实现已知运动轨迹,该运动轨迹可应用到机械手拔秧插秧、果实采摘、枝苗嫁接等农业机械设计中,为实现空间复杂运动轨迹设计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该方法可应用于机器人、机械手的轨迹规划。  相似文献   
10.
履带式行走机构压实作用下土壤应力分布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履带式行走机构因具有较小的接地压力而被逐渐应用在大型农业车辆上,以减小对土壤的压实。然而由于履带下应力分布的不均匀,导致农业车辆对土壤的最大应力并未有效减小,对土壤较长的压力作用时间反而增加了土壤被压实的风险。应力分布的不均匀还会造成履带沉陷量的增大,降低车辆在软土地面的通过性能。为了研究履带式行走机构压实作用下土壤内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应力分布的均匀性,以缓解履带车辆对土壤压实作用、提高履带车辆软地通过能力,该文采用侧断面水平钻孔埋设压力传感器的方法,测得了履带式行走机构压实作用下履带中心线横截面内0.35 m深度土壤内沿履带长度方向上的垂直及水平应力分布;同时研究了履带张紧力大小对应力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履带式行走机构下的垂直应力在各负重轮的轴线处呈现一个应力峰值;水平应力在各负重轮轴线的前、后方分别呈现一个应力峰值,且最小应力在轴线处。各负重轮下的应力峰值大小不同。最大垂直应力出现在履带式行走机构后端的导向轮处;最大水平应力出现在后支重轮与导向轮之间。适当减小履带张紧力能够提高垂直及水平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履带张紧力由1.8×10~4k Pa减小至1.6×10~4k Pa时,履带下的最大垂直及水平应力分别减小了约37.3%和21.7%;平均最大垂直及水平应力分别减小了约26.4%和20.4%。研究结果可为履带式行走机构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履带下应力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