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86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62篇
  35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汽车扭杆力臂为研究对象,通过DEFORM-3D有限元分析对汽车扭杆力臂热锻工艺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分析了成形过程中的上模载荷情况、应力应变场分布情况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载荷为主要目的,给出合理的热加工参数,分析结果能为类似锻件的热模锻工艺和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豆品种更新快,导致大豆根瘤菌株与新品种匹配能力差、接种效果不明显。筛选与主栽大豆品种匹配性好、固氮效率高的广谱性优良菌株,可为针对性的施用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提供菌种资源和方案。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6个优良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和2个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在砂培盆栽条件下与不同地区的27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匹配试验。测定分析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根瘤菌之间结瘤固氮能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供试根瘤菌均能够与国内24个大豆品种结瘤,广谱性较好;植株地上部分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大部分接种根瘤菌后的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CK;HN01、GR3、HH29、HH103匹配性和固氮效率均不逊色于USDA110,具有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地区推广的潜能;从品种来看,中豆39、BD2、天隆1号与8株供试大豆根瘤菌的匹配接种表现出高生物量特点。此外,本文还筛选出大豆-大豆根瘤菌的表型最佳匹配组合中豆39-GR3,适合长江流域地区;同样筛选到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南地区最佳匹配组合,分别是HN01-辽豆14、HN01-徐豆14、HN01-BD2。本文初步建立了优良根瘤菌与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关系,为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筛选和应用这些优良菌株提供了材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许多固氮树种速生丰产,萌生能力强,叶片,木屑含氮率较高,可为食用菌栽培提供理想原料,而且固氮树种在绿花荒山,保持水土,提高地力方面作用显著,以固氮树种发展短轮伐期食用菌专用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介绍了银合欢,黑荆,大叶相思,银荆,桤木,南洋楹和马占相思等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应用概况,各地可因地制宜栽培合适的固氮树种作为食用菌专用林。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镁盐在牛粪堆肥高温期的保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恒温培养箱模拟堆肥高温期,添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含镁废渣,研究磷酸铵镁(MAP)反应中各成分的保氮效果以及含镁废渣作为堆肥过程中氮素固定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镁盐固定剂显著降低了堆体中的pH值,减少了氮素损失。同时添加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的保氮效果最佳,添加相同比例的含镁废渣和硫酸镁的保氮效果无显著差别。含镁废渣添加量的保氮效果与其添加量成正相关,添加质量比为2%、4%、8%的含镁废渣的保氮率分别为6.15%、10.13%、19.51%。添加镁盐会提高堆体中的EC值,降低GI值,各处理均可达到腐熟。说明可以利用镁盐作为堆肥保氮固定剂,而含镁废渣因其价格低廉,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The design of multi-controller and multi-mode control law is presented for the three-link Acrobot on horizontal bar by employing Human simulated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sensory-motor Schema.Imit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ymnast's swing-up and handstand movement,the control process of robot is divided by six sequence phase.Then the sensory cell and motor cell and the group of sensory-motor schema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quality-quantity combin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ensures the gesture and the energy to the desired goal,farther more the motion control of giant swing backword is realized in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6.
A new type of inorganic anchoring material is developed as a substitution for anchoring adhesive to overcome some imperfe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lanting reinforcing steel bar.The mix proportion of the anchoring material is determined by experiments.The compressive strength,adhesive force to concrete,volume stability and anchoring force with steel bar are studied.The early strength of the anchoring inorganic material is quite high: for 1d up to 38.5MPa and 3d up to 60MPa.It is a good adhesive to concrete and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28d is about 2MPa.The anchoring material will have tiny volume expansion with the age,which is beneficial to enhancing the anchoring force.The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inorganic anchoring material is cement-based material,so some defects of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can be avoided,such as poor stability and requirement for vigorous construction conditions.Its characteristics in early strength,adhesive force to concrete and volume expansion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to the planting reinforcing steel bar and the loading force,thus it can be used as a substituting material for anchoring adhesive.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数码相机获取棒材端面的图像,通过对图像格式转化、灰度化处理得到灰度图像,再进行平滑处理抑制噪声、锐化处理突出目标、选择合适的闻值转换为二值图像,然后进行形态学腐蚀操作去掉棒材之间的粘连,最终得到分割效果较好的图像,为后续棒材的计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沙障固沙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不以粗糙度而以障内沙面蚀积强度作为沙衡量沙障固沙效能的综合标志,主张通过障埂占位,通过对障埂高度和障梗间距的调节控制风沙流的蚀积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控蚀公式,并以K值等于1/10作为沙障成败优劣的判断标准,对指导治沙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陆生固氮蓝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们于1988-1990-年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外试验,探讨了陆生固氮蓝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证明,陆生固氮蓝藻可以利用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合成氮素化合物,不断地加富土壤中的氮化物。同时,由于它们大量的繁殖和死亡腐解也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使土肿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更加旺盛,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