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近红外透射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设计的近红外透射式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光纤光谱仪、光纤透射附件、数据采集卡以及自制光源。对50个麒麟瓜SSC进行了预测试验,采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建立了样品的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光谱、二阶微分光谱和SSC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1,均方根校正误差0.347,均方根预测误差0.302,样本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10。  相似文献   
2.
三种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在油菜上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SPAD仪法、硝酸盐反射仪法和光谱仪法在油菜氮素营养快速诊断上的适宜性。试验设施氮0、60、120、180、240、300和400kg/hm2处理,在八叶期、十叶期和蕾薹期对各处理SPAD值、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和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并测定各时期油菜生物量和收获期籽粒产量。对不同施氮量下的油菜产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及方程拟合,并对三种诊断方法各测定指标与氮肥用量、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满足氮素营养快速诊断要求。三种诊断方法中,硝酸盐反射仪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菜氮素营养状况,但受油菜生理特性(苗期生物量小、蕾薹期氮素奢侈性吸收等)影响,诊断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不高。光谱仪法比较适宜于油菜蕾薹期氮素营养诊断,但存在追肥时期过晚、操作不方便等缺点。综合分析认为,SPAD仪法诊断结果稳定,并且具有快速、简便、低耗等优点,适合于油菜氮素营养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硅胶管对极性的化合物乙苯、苯乙烯和氟化氢均有较强吸附,1 m长的硅胶管采集上述样品,回收率仅为60%,54.7%和58.9%。PA管(尼龙管)会与氟化氢发生反应,回收率仅7.1%。PTFE管(特氟龙)具有较好的惰性,用来采集各种气体回收率均良好。针对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气路系统和样品池对氟化氢和氯化氢有着很强吸附,提出了需要加长采集时间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并分析胡椒果梗和胡椒果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及其抑菌效果。[方法]联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胡椒果梗和胡椒果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胡椒梗挥发油抑菌效果。[结果]试验显示,胡椒梗共分离鉴定出α-香芹烯27.23%、β-月桂烯8.48%、α-蒎烯8.32%、莰烯7.77%、α-柠檬醛7.68%、松油醇7.52%、α-石竹烯4.99%等85种化合物,胡椒梗与胡椒中的挥发性成分无明显差异;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可为胡椒果梗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曾卓颖  张航  黄爱博  夏菠  洪文旭  刘建军  郭时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93-11294,11335
[目的]探讨通过纳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的膜蛋白质的方法。[方法]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进行贴壁培养,然后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膜蛋白进行提取、富集和酶解,用nano—HPLC—TOF/TOF—MS对蛋白质进行鉴定,最后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鉴定蛋白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在鉴定的15个蛋白中,与细胞膜相关的蛋白有9个,占比例的6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在分子功能上主要涉及催化,结构分子活性和结合;在生物学进程上,这些蛋白主要归类为代谢,细胞成分形成和细胞生物进程等。[结论]纳升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是鉴定膜蛋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Geostatistical scaling of canopy water content in a California salt mars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nderson  E.W.  Zhang  M.  Ustin  S.L.  Rejmankova  E. 《Landscape Ecology》1998,13(2):79-92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typically collected at a scale which is larger in both grain and extent tha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measurements. To compare with remotely sensed data on a one-to-one basis, field measurements frequently must be rescaled to match the grain of image data. Once a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is established, it may be possible to extrapolate site based relationships over a wider ext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for rescaling the grain of ecological field data to match the grain of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gives an example of the method in ver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estimates of canopy water content in a tidal salt marsh. We measured canopy water content at 169 points on a semi-regular grid in the Petaluma Marsh, CA. A variogram describing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the canopy water content was calculated and modeled. Ordinary kriging estimates of the canopy water content were calculated over blocks corresponding to image pixels acquired by the Airborne Visible/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AVIRIS). A water content index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reflectance data by calculating the area of a water absorption feature at 970 nm. A regression developed between the blocks and the pixels at the site was extrapolated over the image to obtain an estimate of canopy water content for the entire marsh. The patterns of canopy water content at the site and landscape level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processes are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patterns of canopy water content at different spatial extents. The errors involved in the rescaling procedures and the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动化树脂分离富集装置对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和Cd)的预分离富集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河口区及近岸海域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实际海水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海水样品pH2时,与pH为6.0±0.1的醋酸铵缓冲溶液按一定体积比例(13∶2~13∶5)混合后加载到树脂柱,4种目标元素(Cu、Pb、Zn和Cd)可以在树脂柱上实现稳定吸附;以不低于800μL的醋酸铵缓冲溶液冲洗吸附后的柱体,可以有效去除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阴离子等干扰物质;以不低于600μL的洗脱液(10%的硝酸溶液)以200μL/min的速率反冲吸附后的柱体,4种目标元素可同时达到较高的回收率。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新方法对Cu、Pb、Zn和Cd的检出限分别为0.014、0.002、0.049和0.001μg/L,同时表现出了自动化程度高、消耗样品和试剂体积小的优点。新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海水中Cu、Pb、Zn和Cd的分析结果与海洋监测规范中的标准方法分析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强且不受盐度的影响,适用于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液质联用检测中兽药中非法添加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征鉴别方法,以期为加强兽药安全监管、打击生产中兽药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生鲜猪肉pH检测及其品质安全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生鲜猪肉贮藏于室温(约15℃)和冷藏温(约4℃)期间的pH,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适用于此2种贮藏温度的pH的近红外校正模型。对样品光谱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研究猪肉在贮藏期pH的变化,确定其在各个新鲜度下的分类阈值。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建立检测生鲜猪肉pH的定量模型,其决定系数R2达到0.92;将聚类分析应用到猪肉新鲜度的定性判别中,确定了生鲜猪肉经历的尸僵、成熟、自溶、腐败4个阶段其对应的pH。通过分析肉质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新鲜度下pH的分类阈值。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生鲜猪肉pH的定量检测及其品质安全的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10.
双瓣茉莉5个花期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福州双瓣茉莉花小花蕾期、大花蕾期、花开12 h开花期、花开24 h开花期和花败期5个时期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开花期是挥发性物质集中释放期,花败期含量急剧下降,小花蕾和大花蕾时期仅少量释放,这符合茉莉花为气质花的特性。萜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是双瓣茉莉花香主要成分,萜类挥发性物质在盛开时大量释放,酯类挥发性物质通常在花开12 h开花期释放量最高。5个不同时期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绝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含量均是在开花期最高,其中含量较高的乙酸芳樟酯、α-金合欢烯、乙酸苯甲酯、苯甲醇、γ-依兰油烯、乙酸甲酯、反式-法呢醇和β-罗勒烯等是双瓣茉莉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果将为茉莉花精油的提取及茉莉花制茶的采摘时期提供依据,为开展双瓣茉莉花挥发性物质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