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我国夏玉米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目前在我国玉米产区有加重为害和成灾的趋势。为便于田间准确识别该虫、调查其发生为害规律以及掌握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在室内对二点委夜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1)℃、相对湿度70%左右、光周期L14 h∥D10 h、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二点委夜蛾卵期平均为4.25 d;幼虫一般为5龄,幼虫期平均为18.28 d;蛹期平均为7.69 d,蛹重平均可达75.77 mg;成虫产卵前期平均为3.29 d,产卵可持续9.13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305.3粒,最多产500粒,最少132粒。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14.75 d和18.88 d。整个世代发育历期约为33.35 d。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生长规律和危害特点,重点分析了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方法及二点委夜蛾防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夏玉米免耕播种装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于2013年在陕西杨凌对二点委夜蛾进行系统监测。7月下旬首次监测到1头成虫,随后继续监测,8月中旬出现发生高峰,证实了二点委夜蛾在陕西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5.
罗丹  周亚媛  何运转 《植物保护》2020,46(1):140-144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是夏玉米苗期的一种重要害虫。为了对该虫进行有效预测预报,对其卵巢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分级。将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雌蛹按不同日龄进行解剖,雌成虫按每12 h进行解剖,观察不同时间卵巢的发育情况,并测量卵巢管长度及第一卵室长度和宽度。二点委夜蛾的卵巢形成于蛹期并在蛹期完成其基本形态发育过程,具有1对卵巢,各由4根卵巢管组成。根据有无卵粒和卵黄沉积情况可将其卵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未分化期(Ⅰ级);乳白透明期(Ⅱ级);卵黄沉积期(Ⅲ级);成熟待产期(Ⅳ级);产卵末期(Ⅴ级)。从发育进度来看,蛹期是卵巢大小和卵巢管长度快速增长的阶段。蛹期第3天开始出现卵巢形态分化,卵粒发生始见于蛹期第5天至第6天,到蛹期第7天卵巢形态结构即发育完成。羽化后雌虫卵巢继续发育,卵粒不断膨大、卵巢管逐渐增长并出现卵黄沉积,至羽化后48~60 h卵巢管第一卵室长和宽及卵巢管的长度均已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8 mm±0.01 mm、0.55 mm±0.01 mm以及16.91 mm±0.58 mm。本研究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卵巢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和分级标准,为二点委夜蛾的生殖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该虫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夏津县近年来玉米田间二点委夜蛾的特征特性、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与流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二点委夜蛾化学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使其扩展迅速,为害渐趋加重,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治方法,本试验通过不同化学防治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9种供试药剂在二点委夜蛾2龄期进行田间喷雾试验总体防治效果较好,其中50%辛硫磷乳油防治效果高达95.03%,明显高于其他药剂;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研究表明,选用有效农药喷雾或配成毒饵、毒土顺垄撒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毒饵、毒土效果最好,而顺垄喷淋灌根防治效果最差,仅为30.1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东省邹平县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进行比较,然后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二点委夜蛾的综合防治方法,旨在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在我国夏玉米田为害严重,但因其幼虫为害的隐蔽性,使化学杀虫剂防效降低,因此本试验开展了二点委夜蛾幼虫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采用培养皿法,测定了二点委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9种植物试材的行为反应,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相结合比较鉴定了有较高引诱作用的麦秸和灰绿藜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并用Y-型嗅觉仪测定各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9种供试植物试材中,麦秸和灰绿藜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率较高。2种植物试材挥发性物质中,(Z)-3-己烯-1-醇(0.1μL/mL)对试虫引诱率最高,达到78.3%,显著高于对照。因此,(Z)-3-己烯-1-醇可作为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剂的活性成分和杀虫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为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玉米田、豆田、花生田、棉田、甘薯田等作物植株、地表和0~5 cm表土进行调查,记录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结果表明,在玉米植株苞叶、玉米田的麦秸和杂草下、豆田、棉田、花生田、甘薯田、冬瓜田植株下或落叶下、桃园、田边地头和废弃农田杂草下均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以植株密度大、落叶多、地表覆盖程度高的棉田、豆田和花生田虫口密度高。说明二点委夜蛾食性杂,越冬场所复杂, 棉田、豆田、花生田和玉米田等多种作物田以及田间杂草均可为其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