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77篇
农学   515篇
基础科学   217篇
  530篇
综合类   2939篇
农作物   34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2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兵 《中国种业》2020,(7):74-75
铜麦6号是半冬性品种,株型半紧凑,田间长势好,在旱地、盐碱地、水地均可种植。对品种选育、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旱薄、抗盐碱地的小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玉米种植区域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缺乏优质高产高效抗旱玉米品种与中早熟耐密品种的问题日渐突出,寻找适合旱地全膜种植的玉米品种对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旱欠水年份小穗型品种表现较好,主要性状、产量表现明显优于大穗。郑单958在会宁表现为中早熟,株高、穗位、茎粗适中,果穗均匀,秃顶率低、穗粒数较多、子粒饱满、百粒重高、株粒重与穗粒重较高。在特大欠水年份产量达到5 094 kg/hm2,比对照增产10.80%,显著高于对照,可作为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自然降水量利用与旱地裸燕麦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三年试验结果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4—9月份的不同降雨量条件,对旱地棉花增加种植密度以后各种促控措施(施(?)量、施磷量、打顶日期、化控日期)的合理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早地棉花的高产栽培方案应以种植密度和磷肥的合理定量为基本內容,氮肥、打顶和化控作为依据天气情况和苗情酌情实施的调节措施。最后,依据试验结果,对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种植芝麻效益较好,芝麻具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用地养地、投入产出率高等特点,一般种在瘠薄的山坡地上。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正常条件下,同一亩地种植芝麻收益要比种植杂粮高出100元左右。总结农民增产经验,主要采取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高产抗性强品种通过近几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冬油菜是甘肃省庆阳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山、川、塬皆有种植,属于全国冬油菜的北部边缘地带。境内降雨量500~60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0%左右:年平均气温8~10℃,日照充足: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和黑垆土.土层深。土质良好,较适宜于冬油菜的生长,生产潜力较大。但是,由于当地冬油菜生产仍属粗放管理,严重影响了冬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综合旱地小麦繁育现状,旱地小麦繁育应选择中水肥地繁育。旱地小麦在中水肥地繁育的成败在于预防小麦倒伏,本文提出六个措施预防小麦倒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