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比利时格哈兹博根杨树研究中心的育种研究始于1948年。50年来,这个中心一直优先考虑收集大量杨树优良种源,特别注重对自然分布区边缘和地理隔离带的典型种源的收集,建立了具有丰富基因型的杨树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粟锈病发生严重,影响粟的产量和质量。1983—1985年对春谷839份和夏谷1021份,进行田间成株期及部分品种温室苗期抗锈性鉴定。结果是,春谷未出现高抗类型,中抗的仅有两个品种,占鉴定品种数0.24%;夏谷高抗锈病的品种18个,占鉴定品种数1.76%;中度抗病(2型)有33个品种,占鉴定品种数3.23%;并发现部分抗性品种36个,占鉴定品种数3.53%。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条锈新品系89144抗锈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高粱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感病品种甘麦8号,D2代出现2株对条锈病免疫的变异株,D5代有9个株系抗性已经稳定;用混合菌和分小种鉴定,对条中29、30、洛13Ⅱ、水14、水14中梁17-s、HY3、条中31号等小种表现免疫。结果分析表明,新品系89144接种后组织中SOD活性升高,原受体甘麦8号接种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SOD活性和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动态,表明89144具有SA信号传导途径,推测SA信号传导途径的上游应该还有一些机制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带有外源抗锈基因的材料与普通小麦多次杂交、回交,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 ruminterm Edium)、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黑麦(Secale cereale)和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抗条锈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带抗条锈病基因的抗病、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天选41号、天选47号、中梁22号、中梁23号、中梁24号、中梁25号、中梁27号、中梁29号和中天1号。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知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类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抗锈病谷子品种十里香和感锈病谷子品种豫谷1号为材料,利用抗病候选基因(RGA)技术对谷子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克隆和分析,以期为谷子抗锈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抗锈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抗病材料中获得1条STK类似序列(STK 1),长度为474bp。BLASTP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PKc保守结构域,且与小麦抗锈病激酶Lr10、水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受体PR5K、玉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受体1、燕麦激酶受体LRK10等同源性在71%~76%。从谷子抗锈品种十里香中获得的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可能是候选的谷子抗锈病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