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松节油含蒎烯90%以上,可用以直接异构化制备莰烯,现已用于工业生产。实践证明,工艺过程简便,莰烯得率达到83%以上,设备投资和生产费用低廉,动力消耗比用蒎烯异构时少,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直接催化水合法合成龙脑新工艺中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直接催化水合法合成龙脑新工艺的工业化中试工作,叙述了基本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工艺技术条件,并对产品成本进行了估算。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是一项具有良好工业化前途的、生产优质龙脑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灵空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油松的受害情况,探讨红脂大小蠹发生危害程度与坡向、坡位、林分组成、林龄、是否割脂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林分组成、林龄、割脂对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均有显著影响;且以阳坡重于阴坡,坡下重于坡上,林缘重于林内,纯林重于混交林,成熟林重于幼龄林,割脂重于未割脂。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松节油倍半萜烯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谱分析我国马尾松松节油的倍半萜烯成分。气相色谱共分离出15个倍半萜烯组分(GLC含量>0.1%),质谱检索鉴定其结构。在重油分析中,鉴定出7个以前文献中未见报道的倍半萜烯成分。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山西省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发生地区做了连续调查,结果表明:油松抚育间伐林红脂大小蠹危害重于对照林;割脂与未割脂油松林红脂大小蠹危害差异显著(P=0.001),割脂油松林红脂大小蠹危害重于未割脂油松林;过火与未过火油松林红脂大小蠹危害差异显著(P=0.014),过火油松林红脂大小蠹危害重于未过火油松林;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红脂大小蠹危害无显著差异(P=0.828),混交林不能减轻红脂大小蠹对油松的危害;不同郁闭度下对应的平均有虫株率不完全相同(P〈0.000 1),郁闭度为0.3,0.4的林分受害最为严重;阴坡与阳坡油松林红脂大小蠹危害差异显著(P=0.000 1),阳坡油松林红脂大小蠹危害重于阴坡油松林。  相似文献   
6.
高得率浅色萜烯树脂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得率浅色萜烯树脂的制备工艺和生产工艺及设备设计中的有关问题,采用独创的水解水洗工艺,先进的搅拌反应系统和催化剂加料,制冷和载热加热系统,建成年产500t的生产装置,产品质量优于国家专业标准,得率84%以上,加纳色值4-5号。  相似文献   
7.
主要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西凭祥市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年度变化规律及气温和降水量对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松脂产量在一年中呈抛物线变化,在8月产量最高。在个别时间点上略有波动,这可能与当地这段时间气温较低、阴雨天过多、光照时间及强度较低有关。所研究的气象因子对松脂产量影响大小为: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各气象因子之间也具有相关性,对松脂产量影响既互相促进又互相抑制。  相似文献   
8.
使用气液色谱和质谱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化学成分。油松松节油主要含α-蒎烯以及少量其他单萜及倍半萜烯烃。鉴定了酸类组分中的一般树脂酸。两种馏分的化学组成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脂极相似。计算出非挥发性树脂酸成分中有5%的中性物。中性物被分离成羰基、羟基以及所谓残留中性组分。羰基和羟基馏分分别由树脂酸醛类和醇类组成,其中以具有海松醛或异海松醛结构的成分为主。残留中性馏分由二萜烃和树脂酸甲酯组成,除海松醛二烯和异松柏烯外,主要成分可能是松柏烯。  相似文献   
9.
用松节油或重松节油制备高软化点萜烯酚醛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下列苯酚对甲醛的分子比,松节油进行烷基化为1:0.80-0.88,重松节油进行烷基化为1:0.75-0.82时,能获得较高聚合度的母体酚醛树脂。该树脂烷基化之后于-0.095MPa表压下加热至≤300℃脱除低分子物,可得软化点最高为160℃左右的萜烯酚醛树脂。其软化点比母体酚醛树脂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烷基化使树脂分子量增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挥发性油类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马尾松脱脂机理,并提出以脱油率、材面溢脂状况、白度、强度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在100℃下,添加0.5%氮基化合物对马尾松处理1.5h,使其可达到工业用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