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9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张卫东 《湖南农机》2007,(11):35-36
在我国农村,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解决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问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都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本文从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角度,分析和阐述了乡镇企业发展规律,进而探讨了延边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模式.这对于加快延边地区经济建设,解决延边地区“三农“问题,全面建设新延边,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芳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91-10593
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GIS技术和SPSS13.0软件对生态环境价值、经济发展基础、自然资源价值3个主因子进行综合得分测算,得到经济一生态一资源组合三维坐标,最终形成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将全镇22个行政村划分为6类。6类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中,重点发展区域和适度发展区域主要分布在八塘村、新陆村、苏湾村、新蒙村、湿村、大新村、高新村,这类区域的交通区位较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较坚实、生态环境敏感性较低,宜作为城镇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控制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北村、高岭村、苏岗村、木龙村、振新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中等,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中等,且临近重点开发区域,需在一定限制下进行开发;灰色弹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横岭村、三板村、学山村、山泉村、新花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均较低,但由于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交通区位较优越,具有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作为城镇和产业的后备发展用地;适度保护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浪村、岑西村、新安村、新舍村,这类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发展基础较低,应按照“保护优先,集约开发”的原则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立固定标准地对杨树的中幼林龄期和近熟林龄期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踊桥区祁县镇不同立地条件下杨树长势,判断林分立地条件对生长量影响的关键因子,并进行了标准地土壤剖面结构、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对比,结论如下:影响杨树生长的关键因素是林地土层厚度,分析了杨树低产林形成原因是:土壤层浅、瘠薄、空隙度小、质地粘重。并提出相应对策:杨树低产林改造;加强中幼林抚育、进行土壤改良;发展林下经济改善土壤结构理化性质;营造复层林、间接改良土壤,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水乳交融,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天然条件.对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的实证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主要有农家乐型、乡村休闲园型、观光农园型、采摘果园型、产品加工型、景区依托型、综合型等.  相似文献   
5.
从影响乡镇企业质量和效益的障碍因素入手,提出对策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农村环境逐步恶化、小城镇污染加剧、乡镇企业分散,治理难度较大的现实,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小城镇废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和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利用农村广大湿地资源,处理小城镇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以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为例,构建了利用湿地资源处理小城镇废水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具体框架,并提出了八湖镇发展循环经济,废水资源化利用需要采取的六条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旭 《农业工程学报》1995,11(1):132-137
根据我国乡镇制粉厂的特点,对小型等级粉加工工艺与设备作了详细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气力输送,干式清理工艺,小麦水分调节、短粉路制取等级粉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提出了建立乡镇小型等级粉厂从技术上应注意掌握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重大线性工程建设下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健  王健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4):236-246
区域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对传统山区乡村聚落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乡村聚落发展步伐被打断或加快,驱动乡村聚落发展演变与重构,对这一影响和演变过程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区域重大线性工程与社会经济对传统山区乡村发展产生的外部性,为山区乡村振兴政策制定与发展策略选择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河北省赤城县大海陀乡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Voronoi图及Logistic回归模型,科学识别重大线性工程驱动下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大海陀乡的乡村聚落在高速公路建设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散乱式的斑块数量增长型扩张、集聚式的斑块面积增大型扩张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加快了乡村聚落的扩张速度,促进了村庄聚落的内部集聚。2)重大线性工程的建设为构建聚落环境提供社会经济支撑,具有瞬时性与外界强干扰性,驱使大海陀乡乡村聚落从自然资源依附到经济社会依附的演变,形成跨域式的影响效应。3)大海陀乡乡村聚落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循环演变机制,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主体行为的多元模式、自然发展演变与外界力量冲击下三生系统的耦合关系是乡村聚落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重大线性工程建设是加强城乡要素流通与转变村民生产生活观念的基石,需统筹城乡资源,加强规划引导与整治措施,促进村镇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9.
对宜昌市窑湾乡柑橘产区施肥现状和柑橘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柑橘园不施肥的占16.1%,施1次的占67.7%,施2次的占16.1%;施有机肥的农户仅占9.68%,大部分农户只施用化肥,且化肥施用比例不合理。有机肥施用少和氮肥施用相对过多,是制约柑橘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该区域柑橘园土壤有酸化的趋势,且普遍缺氮、部分缺磷、大部分缺乏有机质和速效钾,整体土壤肥力很低。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结果相比,表现为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下降,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宾县三宝乡幸福村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在研究区域选取的20个地块,根据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进行土壤养分测定。测定养分为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及土壤pH值。试验目的为研究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和供肥特性,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指导合理施肥和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幸福村耕地土壤养分中P、K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土壤N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含量不高。因此,幸福村大田作物施肥方案中N可采用同一标准,均量管理,磷肥、钾肥应分区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