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2~2014年采用样带法对22条样带开展掌叶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野生掌叶木现存量为37 809~66 917株之间的估计值,平均3.703 2株/hm2,最大胸径57 cm,最高16 m;分布海拔上限906 m;野生种群生长良好,受危害因子主要是村民生产活动带来的少量薪柴及家具用材;掌叶木为林区优势建群种,分布格局从次生林到原始森林均有分布,以次生林多见。另外,掌叶木野生种群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并多处出现克隆繁殖现象。  相似文献   
2.
余登利  冉景丞  刘绍飞  彭灼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01-6603,6638
对茂兰生物圈保护区内的尧古布依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该村寨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村民对旅游开发致富的愿望强烈。与此同时,指出村寨现存主要问题在于建筑破损严重,村寨环境状况较差,文化传承人员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尧古民族村寨开发的总体定位,探讨了其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与布局。强调应依托茂兰生物圈保护区自然风光,以"远古布依,民俗之源"为主题,以"一廊四区"为总体布局,最终实现村寨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华林  龙翠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87-3990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槽谷、漏斗、坡地3种典型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漏斗森林,而坡地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漏斗森林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槽谷森林,坡地森林养分含量最少;相关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茂兰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4年的调查研究,对野生蜜源植物的分布情况、生境特点和生物学性状做详细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蜜源植物资源多达148种,其中主要野生蜜源植物46种,隶属19科、34属;辅助蜜源植物90种,隶属33科、64属;有毒蜜源植物12种,隶属9科、10属。从种类构成上看,该区野生蜜源植物的优势科为豆科和蔷薇科,其次是山茶科、唇形科、菊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1年和2017的森林调查成果化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优势树种组,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组成结构、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空间分布4方面分析2011年和2017年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了654.08 hm2;森林优势树种数量从15种增加至30种;景观面积(CA)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1286.33hm2;斑块平均大小(MpS)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471.80 hm2;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分形指数(AWMPF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景观斑块边缘密度(E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的平均最小距离(ENN)减少。从2011年2017年研究区的主要优势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得以保护,这与人为干扰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26种,分属20属;  相似文献   
7.
茂兰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石山木莲的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山木莲(Manglietia calcarea X.H.Song)是贵州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为了解茂兰保护区石山木莲资源现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茂兰保护区石山木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石山木莲资源分布狭窄、数量稀少,仅发现8个分布点共计10株,已处于濒危状态。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洞多、洞常、瑶寨、卡记海拔650~820 m之间的山坳、山腰、洼地、槽谷的次生林中、闲置地边、黔竹林内及密林下。根据石山木莲在茂兰保护区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资源现状,分析其濒危原因,探讨实现其有效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茂兰森林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对其森林景观特征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整体现状良好,但因自然干扰及人类活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增加,在保护区的3个功能区中,核心区与缓冲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低,试验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复杂,生境复杂多变。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3科501属1 203种,有动物有57目309科2 028种,论述了茂兰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扶持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桑园土壤昆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1-12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2个桑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2 800只(包括蜱螨目),分属于11目26科。其中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3目昆虫共占总数的74.25%;蜱螨目、同翅目、鞘翅目幼虫、弹尾目、蜚蠊目、半翅目为常见类群。优势类群是喀斯特森林环境下土壤昆虫的主体;此外,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