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土柱条件下黑土中肥料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动态特征,利用模拟土柱方法,研究了3倍常规施肥量条件下不同肥料处理(尿素、硫铵)黑土的矿质氮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的氮素养分迁移转化特征有明显差异。对照处理(不施肥)土柱内各层次间NH4+-N和NO3--N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用尿素或硫铵后,表层0~50mm土层的NH4+-N和NO3--N含量比不施肥对照分别升高100.8~3408.1mg·kg-1、113.4~388.0mg·kg-1和126.7~4671.1mg·kg-1、51.4~63.3mg·kg-1,且在培养前14d内变化最大。在整个培养期内,施用硫铵处理各层次NH4+-N平均含量比尿素处理高2.54~1423.7mg·kg-1,NO3--N平均含量低4.38~335.1mg·kg-1;而尿素处理各层次的硝化率是硫铵处理的0.79~9.12倍。表明肥料氮素的迁移与转化集中在0~50mm土层内,尿素处理的氮素转化速率较硫铵处理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1年生杨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与1年生杨树扦插苗形成菌根,并可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其中Glomussinuasa对1年生杨树扦插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Glomuslnosseae。丛枝菌根真菌与肥料之间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磷肥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氮肥;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增产率为28.5%~40.0%;不同施肥处理间却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有效穗和每穗粒数的增加,增幅分别为5.5%~26.1%,25.2%~57.0%。养分吸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素吸收量,且主要分配于稻谷,所占比例为71.3%~79.0%。与习惯施肥处理(T1)相比,优化施肥(T2)、控释尿素(T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T4)处理在减少氮肥用量21.6%的条件下,稻谷产量没有降低,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都有所增加,分别提高3.2~6.9 kg/kg、11.7~15.4 kg/kg、7.0~30.6 kg/kg、0.04~0.08,且均表现为控释尿素处理(T3)处理最高。可见,采用合理的肥料及科学的施用方法均可显著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多年来常规施肥给农民带来的一些麻烦,本试验通过对比的方法,将A+B肥与常规施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稻施A+B肥肥效好于常规施肥方法,而且施用方便,水稻整个生长期生长平稳,水稻结实率高,有效分蘖棵数多,很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营措施对雷竹笋的营养品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雷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在临安市三口镇雷竹林地设置6种不同施肥条件,同时进行覆盖与未覆盖两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混施有利于雷竹笋总糖、脂肪、淀粉的积累,而减少对灰分、粗蛋白的积累.雷竹林地采用覆盖技术后,改变了雷竹笋体内各类营养物质的分配,但对其总量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灭菌鸡粪与化肥N、P、K配施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粪与N、P、K配施对小麦有明显增产效应,不同处理产量表现为MNPK>MNP>NPK>MN>NP>N>CK。施用化肥依然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N素占主导地位。鸡粪增产主要是其携入的N、P、K营养元素所致。鸡粪与N、P、K间存在明显正连应效应,配施能够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稻本田期主要生育期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W模型图,同时利用相应的W模型施肥方法与当地的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小区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水稻W模型施肥方法比常规施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增加每穗结实粒数,从而达到增加水稻产量,为推广应用水稻W模型高产施肥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稻本田期主要生育期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W模型图,同时利用相应的W模型施肥方法与当地的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小区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水稻W模型施肥方法比常规施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增加每穗结实粒数,从而达到增加水稻产量,为推广应用水稻W模型高产施肥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牛轭草(Murdannia loriformis (Hassk.) Rolla Rao et KammathyS)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量的氮磷钾施肥的处理,探讨和分析了牛轭草成坪有关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牛轭草的盖度随施肥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不同量的施肥处理的牛轭草盖度均高于CK对照处理,且存在显著差异;(2)除氮4水平施肥处理与CK处理分蘖数少且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施肥处理均比CK处理分蘖数多,并存在显著差异;(3)各施肥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处理,除了处理3(N1P3N3)、4(N1P4N4)、8(N2P4N3)之外,其他施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与CK处理存在显著差异;(4)各施肥处理的地上部鲜重均比CK处理高,且除处理2、4、5、6、9、12、16之外,其余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施肥量下牛轭草植株株高和叶宽均高于CK处理,但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摸清青海春小麦施肥现状,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10-2011年开展农户施肥习惯的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西宁海东地区、海南地区和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4 198.0、5 457.4和6 361.6 kg/hm~2,全省平均产量为4 869.6 kg/hm~2;小麦氮肥(N)投入量为137~225 kg/hm~2,磷肥(P_2O_5)130~161 kg/hm~2,钾肥(K2O)0~24 kg/hm~2,;当前小麦施肥中,氮肥、磷肥施肥量不足与过量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农户施用肥料品种较为单一,基肥以磷酸二铵、尿素和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为主。[结论]该研究可为青海省小麦生产中的肥料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