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4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7045篇
农学   253篇
基础科学   91篇
  513篇
综合类   4244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1198篇
园艺   336篇
植物保护   25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617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424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以湖北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66块具有代表性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并测定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建立了杉木优势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对研究区杉木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个立地因子与优势高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639;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这3个立地因子对优势高的贡献率达84.99%,且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3个因子构建研究区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22类;按照优、良、中、差4个评价等级对166块样地所属的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得出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在中海拔、土壤湿润、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立地条件下生产力较高,研究区立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Fabrici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解剖镜对杨直角叶蜂的不同虫态进行了显微观察。杨直角叶蜂在廊坊1a发生8代,卵期4d,幼虫孵化后取食为害,幼虫期10d左右,蛹期较长为15d,成虫寿命达3d。  相似文献   
3.
米老排作为速生树种、用材树种,在经济效益上显著,且米老排具有防风固沙、改良水土的良好生态效益,所以基于米老排生态与经济效益,更需要优化米老排造林技术,促进米老排优质生长,获得更高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探究米老排造林技术要点,以米老排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造林技术进行具体分析。#$NL关键词:米老排;造林技术;生态效益#$NL一、速生树种米老排简介#$NL1、米老排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童童  邱建生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95-97,104
为明确核桃扁叶甲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通过测量不同时间段核桃扁叶甲幼虫的体长、体宽、头宽和角长等4项形态指标,运用频数分布法和Crosby生长法推断核桃扁叶甲幼虫的龄数,并对其发育中各个龄期幼虫的取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扁叶甲幼虫共有3龄,头宽是最佳的幼虫分龄指标,体长、体宽和角长则不适合作为分龄指标;幼虫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加,且增加十分明显;幼虫取食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为3龄幼虫期,日平均取食量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峰是在孵化后的第12天.  相似文献   
5.
6.
林内外气象要素的分析可以揭示林区内小气候动态变化规律,同时也是明晰枯落物在天然状态下生态水文效应的前提。选取广西的典型林地,采取林内外定位对照观测方法,对试验区内冬季(10—4月)的林内外气象要素及冠层截留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冠层截留效应与降水量相关;林内温度、湿度、风速均与林外有显著相关性;林内外潜在蒸散发变化趋势明显,冬季林外潜在蒸散发远大于林内。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状况,以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内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临时样地和标准样地,采用土壤农化分析的常规方法对林下土壤pH,含水量、容重、总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庞泉沟落叶松林地未出现退化现象,为中性偏弱酸性土壤,适宜华北落叶松生长;土壤结构疏松多孔,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试验区土壤总碳、速效磷含量、氮素及速效钾含量均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关系,跟土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89年文献调研资料及2006年、2012年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数据的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不同年份调查的人工林、天然林典型树种的面积、蓄积、生物量变化的变化趋势及其林地资源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大通县整体森林固碳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大通县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在育苗过程中对土壤、肥料、病虫害等方面都有及其严格的要求,每一环节的技术都会导致育苗最终的质量。本文主要对落叶松育苗中一些技术进行分析,提高落叶松种植质量,旨在提升落叶松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