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京地区杨树上2008年发现了杨直角叶蜂,经连续多年观察,此虫每年发生7~8代,以幼虫危害杨树叶片,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结茧越冬。在观察和掌握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范丽清  孙宗华 《林业科技》2014,(2):44-45,49
对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34℃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不同龄期(共5龄)雄性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存在差异,且不同龄期对二者的要求不一致,有效积温分别为37.68、30.26、29.18、42.55、75.0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07、5.61、8.84、8.67、5.50℃。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35℃和220.68日·度,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220.68/(T-6.35)。  相似文献   

3.
杨直角叶蜂1987年在内乡县突发成灾,并蔓延至西峡、淅川。经3年观察,此虫每年发生7—8代,以成、幼虫危害黑杨派杨树的叶子。每年10月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做茧越冬。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盛发期用敌马烟剂熏杀,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掌握科学合理的防治时机,是害虫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笔者在对落叶松红腹叶蜂防治技术的研究中,根据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创新采用拟自然态研究方法、自然产卵小群统计方法,对幼虫每虫和分龄期食叶量(率)、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幼虫自然死亡率、越冬幼虫化蛹发育进度及化蛹历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防治适期应为幼虫发育高峰后第7~10d,在此时间内林间可见卵及幼虫约占当年种群数量的76%~90%,是卵和幼虫出现最多的时段,是最大限度地消灭叶蜂幼虫、压低种群数量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5.
杨直角叶蜂在河南的危害与风险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际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从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 Fabricius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做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直角叶蜂在我国属轻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
杨黑点叶蜂发生的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黑点叶蜂为杨柳幼林广布而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 ,利用期距、经验性温度指标、物候等方法综合进行发生期预测 ;采用幼虫有效基数进行幼虫发生量、为害指标危害程度预测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品种的月季Rosa chinensis喂养下,测定了玫瑰三节叶蜂Arge pagana Panzer幼虫各龄期的发育历期和取食量,结果表明:玫瑰三节叶蜂能以3个品种月季为食,并正常完成世代,说明其对月季各品种的普遍适应性.该虫1~2龄取食量较低,3龄(在卵孵化后5d左右)进入暴食期,12 d左右达到取食高峰.防治玫瑰三节叶蜂应在其幼虫进入暴食期前进行,即在卵孵化5d内进行防治,可避免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杨毒蛾作为近年来传入西藏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杨柳树的生长,通过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为该地区防治杨毒蛾及后续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定期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在林芝市结麦村设野外定点定期观察基地,同时采样进行室内饲养,对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年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9月中旬开始陆续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杨柳树枝干树皮缝内侧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杨、柳树新展叶片;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寄主挥发物是杨毒蛾卵正常孵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寄主挥发物的刺激卵可正常发育但幼虫无法孵化;通过杨柳树叶区分饲养发现北京杨叶饲喂下的幼虫其幼虫期明显短于白柳叶饲喂下的幼虫期,且幼虫成活率更高。杨毒蛾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次日凌晨活动交尾,交尾时间长达11—17 h。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得卵期、幼虫期、蛹期、雄/雌成虫期分别为20.17±2.34 d、44.03±4.00 d、9.67±1.81 d、5.7±0.84/4.9±0.94 ...  相似文献   

9.
1992 ̄1995年对祥云新松叶蜂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影响种群动态的主导因子是茧期死亡率,茧期死亡主要由天敌引起。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幼虫具有驱赶天敌的利己激素,捕食性天敌昆虫对幼虫不能产生明显的控制作用。影响幼虫期死亡率的主要因子是温度。通过死亡率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同一海拔阴坡大于阳坡。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危害云南松老叶,且对天敌抵抗力强,具有持续数年危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11.
黄山市樟叶蜂的发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叶蜂在黄山市发生较普遍,影响樟树生长。为缓解樟叶蜂的危害,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室外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樟叶蜂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樟叶蜂在黄山市1 a发生3代,第1代幼虫发生于3月下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4月中旬,第3代幼虫发生于5月中旬。该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翌年3月底成虫羽化破土而出。幼虫4龄,取食嫩梢嫩叶,其中以3,4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另外,还详细介绍了樟叶蜂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对有效监测和控制樟叶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云杉丹巴腮扁叶蜂病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应用3.6%盐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和其他某氯氰菊酯农药对祁连山东段乌鞘岭保护站天然林区丹巴腮扁叶蜂幼虫进行了防治对照试验,对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和药物持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应用3.6%盐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对防治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幼虫具有防治率高、持效性长的特征,防治后的2d、8d、15d新老幼虫死亡率分别达到96.15%、96.97%、86.05%。  相似文献   

13.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关键词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相似文献   

14.
厚朴枝角叶蜂Cladiucha magnoliae Xiao是仅取食厚朴类植物叶片的寡食性害虫。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并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厚朴枝角叶蜂在湖北恩施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投影面积1~6 cm深的土层内筑土室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始见成虫,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羽化结束。成虫羽化后需进行1周左右的补充营养,再行交配、产卵,卵7 d左右孵化。该虫虫态重叠现象严重,从6月上旬到9月上旬均可见幼虫,幼虫期长达3个月,末龄幼虫从8月上旬到9月上旬陆续下树入土越冬。该虫卵块成条状集中产于叶侧脉两侧,幼虫有群集危害的习性。  相似文献   

15.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松阿扁叶蜂,测定该虫各虫态历期、幼虫期食叶量和咬断后未取食针叶损失量,确定了30cm长油松单枝松阿扁叶蜂各龄幼虫的防治指标值,研究了该虫的物候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预报,从而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方式及防治适期提供了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钝鞘中脉叶蜂Mesoneura truncatatheca的发育进度与指示植物物候的对应关系、种群不同虫态的消长变化规律、幼虫的危害状与幼虫龄期的关系、幼虫不同龄期时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单叶面积和幼虫食叶量,归纳了钝鞘中脉叶蜂卵、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幼虫不同龄期的危害状特征。编制钝鞘中脉叶蜂发育时期与指示植物物候对照表、发生期预测表(期距),并介绍基点日在成虫产卵前和产卵后不同的发生期预测方法。建立小陇山林区钝鞘中脉叶蜂的发生量预测式,提出成灾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苏云金杆菌制剂100倍液,对几种杨树食叶害虫幼虫毒杀结果表明,杨扇舟蛾第1、2、3代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0.7%、46.9%、72.4%;柳毒蛾100%;对杨叶蜂效果不明显。苏云金杆菌制剂50倍液可使黄尾毒蛾幼虫死亡率达73.3%,大袋蛾幼虫死亡率45%。  相似文献   

18.
在孟滦林区 ,危害华北落叶松的森林害虫较多 ,松腮扁叶蜂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该虫生活习性复杂 ,世代不齐现象十分突出 ,化学防治由于药效时间短 ,且对叶蜂的卵及蛹根本不起作用。鉴于该虫以幼虫危害 ,于 1 997年进行了用红树蚁除治腮扁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 ,效果良好。1 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松腮扁叶蜂 ( Cephalia Lariciphila)在孟滦林区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入土越冬 ,潜入土层下 8cm左右 ,从入土越冬至第 2年 4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化蛹基本结束 ,遇适宜温度成虫开始交尾 ,产卵。卵期为 8d左右 ,初孵…  相似文献   

19.
南华松叶蜂(Diprion nanhuaensis Xiao)属膜翅目、叶蜂总科、松叶蜂科。主要是以幼虫取食针叶,一头幼虫一生可取食针叶700cm左右,危害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通过10多年的观察与防治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南华松叶蜂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为南华松叶蜂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 2块危害程度不同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受中度危害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其变程为 15 77m ,半方差函数模型为指数型 ;受重度危害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则表现纯粹周期性变化的空间现象 ,其周期性为 6 80 6 2。同时对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种群的空间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