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53篇
  免费   1549篇
  国内免费   2365篇
林业   13728篇
农学   2646篇
基础科学   10076篇
  3886篇
综合类   28358篇
农作物   1508篇
水产渔业   3011篇
畜牧兽医   10399篇
园艺   3913篇
植物保护   942篇
  2024年   365篇
  2023年   1280篇
  2022年   1422篇
  2021年   1509篇
  2020年   1603篇
  2019年   1980篇
  2018年   760篇
  2017年   1691篇
  2016年   2036篇
  2015年   2491篇
  2014年   4130篇
  2013年   4018篇
  2012年   4574篇
  2011年   4942篇
  2010年   4518篇
  2009年   4457篇
  2008年   4768篇
  2007年   4515篇
  2006年   4126篇
  2005年   3846篇
  2004年   2850篇
  2003年   3095篇
  2002年   2102篇
  2001年   2080篇
  2000年   1784篇
  1999年   1076篇
  1998年   925篇
  1997年   761篇
  1996年   745篇
  1995年   724篇
  1994年   642篇
  1993年   530篇
  1992年   465篇
  1991年   423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349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7篇
  1973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科技》2021,(1):61-62
太行山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土层较薄,土层深度一般为15~20 cm,石砾含量15%~30%,植被生长困难,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工程整地,营造以油松、栾树、五角枫、黄栌、刺槐、花楸、丁香、连翘、狗牙根草等乔灌草多层次的混交林,并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采取覆膜、覆草等保水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生态效益显著,是太行山区比较成熟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的应对气候问题,造林绿化十分必要。本文从造林绿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林绿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实施模式单一、多元化投入不足、长效机制建立不健全、考评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针对此问题,本文从造林绿化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其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为研究对象,基于经验总结,梳理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事项,明确组织管理、材料管理、员工管理、工艺工序管理等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点,并以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为目标,提出管理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瑜 《花卉》2020,(8):127-128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传统的园林施工工艺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因此,城市园林建设应当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升园林施工技术,同时将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问题与难点进行解决,增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并且强化管理,本文将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难点并给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胡晓珊 《花卉》2020,(20):285-286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园艺工程的发展,园艺工程整体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加大对园艺工程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从而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品牌等战略目的。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整体农业科学技术理论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的当下,园艺工程与现代农业二者之间得以相互推动发展,内在关联系数不断提高。而本文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开展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8.
冯博禹 《花卉》2020,(22):252-253
林业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所以林业工程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树木的养护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实提高树木养护水平,能够保证树木移植的成活率,确保树木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大对树木养护技术的研究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就针对树木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冀西低山丘陵区属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困难,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工程整地措施,营造以核桃、板栗和紫穗槐为主的水保经济林,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是冀西低山丘陵区进行土地综合治理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也是农民创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