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阐明滇中岩溶高原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原生林植物水分利用机理及其对岩溶干旱生境的适应策略,运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滇青冈,云南木樨揽Olea yue nnanensis,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等3种不同年龄阶段常见优势木琴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IsoSource模型计算不同潜在水源对滇青冈原生林的贡献。结果表明:滇青冈及其伴生的乔木水分利用层位及利用比例呈现时空差异,并形成明显的水分竞争关系。旱季,滇青冈、成熟云南木樨揽、幼龄清香木主要利用55~115 cm深层土壤水,成熟的滇青冈和清香木对表层岩溶带水利用比例增加。雨季,成熟的滇青冈、云南木樨揽、清香木和幼龄清香木因大气降水对浅表层土壤的补给主要利用20-55cm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100%,33.3%,66.0%,37.4%,幼龄植株对表层岩溶带水的利用比例大于成熟植株。图2参23  相似文献   
2.
3.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抗蚀性是反映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率和<0.05 mm粉黏粒含量等7个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撂荒地、坡耕地和人工林,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和人工林高,但差异不显著。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及团聚状况显著高于坡耕地及人工林,但其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及分散率显著低于坡耕地;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显著高于次生林,但与原生林、撂荒地和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人工林土壤分散率则与坡耕地类似,显著低于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原生林、次生林土壤团聚度与撂荒地、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人工林;次生林、撂荒地及人工林<0.05 mm粉黏粒含量与原生林、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坡耕地土壤<0.05 mm粉黏粒含量显著高于原生林。由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得到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原生林>次生林>撂荒地>坡耕地>人工林。因此,喀斯特地区人为干扰严重降低了土壤的抗蚀性,耕地通过撂荒方式能够提高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粮农组织编撰的《世界森林状况2005》中发表专题文章,强调重视次生林。根据粮农组织的定义,次生林为“原有森林植被在某个时间点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受到一些明显的人类干扰或自然干扰后主要通过自然过程更新的森林,其森林结构和林冠物种组成与附近的原生林明显不同”。次生林大多是在受到干扰或由于刀耕火种清除了天然林后生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对乳阳林区亚热带山地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长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原生林及其与阔叶树的混交林结构特征和动态作了论述和分析,并从森林群落演替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最高山石坑崆所属的南岭山脉,在华南地区的生态重要性上不亚于中部地区的秦岭。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大面积原生林和原生性较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拥有华南地区85%以上、广东省90%以上的珍稀物种,被认为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进化中心。  相似文献   
7.
降雨经黔中山地喀斯特森林冠层后,Ca2 、Mg2 、K 浓度相应增加;NO3-、NH4 浓度在喀斯特原生林内增加、在喀斯特次生林内降低。在试验林集水区溪流中NH4 、K 浓度较林隙降雨低,NO3-、Ca2 、Mg2 浓度较林隙降雨高。不同喀斯特森林林内和林隙降雨中,Ca2 、Mg2 、K 季节浓度在夏季较低,林隙降雨中冬季较高、林内降雨中秋—冬季较高;NO3-、NH4 季节浓度在林隙降雨中以夏—秋季较低,在林内降雨中低值多变。喀斯特原生林内Mg、K、Ca、N储量总值大于喀斯特次生林,喀斯特原生林相应值为236.816、144.551、18.286、11.912t.hm-2,喀斯特次生林相应值为24.720、76.219、3.124、11.326t.hm-2。土壤层的相关离子量高于植被层,占植被-土壤系统的98.20%~98.87%。乔木层的相关离子量>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草本层。喀斯特原生林随降雨输入的相关离子量为133.720kg.hm-2.a-1,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流失量为18.994kg.hm-2.a-1,因降雨的净增量为114.726kg.hm-2.a-1(占植被-土壤系统量的0.028%),枯枝落叶归还量为77.981kg.hm-2.a-1(占0.019%);喀斯特次生林中上述相应指标值分别为81.317、17.476、63.841(0.055%)、73.960kg.hm-2.a-1(0.064%)。相关离子在喀斯特次生林内的归还量<喀斯特原生林、N和K的流失量>喀斯特原生林、Ca和Mg的流失量<喀斯特原生林,减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技术措施有利于林地养分积累。适当保存枯枝落叶是喀斯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喀斯特森林地表和土壤的年径流量占林隙降雨量的2.16%~2.28%,植被恢复是喀斯特地区控制水土流失和积蓄养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田林老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及水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对比研究方法,于1982~1990年,对田林老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草坡地的主要气象和水文要素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减缓气温和地温振幅,提高空气湿度,减少物理蒸发等方面具有极显著的气候生态效应;对大气降雨量具有截留、再分配,消减地表径流,防止土壤冲刷,水源涵养等良好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说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维护山地中海拔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立新 《花卉》2012,(7):32-32
台湾白花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又名台湾阿妈蝴蝶兰.它只见于我国台湾南部的兰屿地区,附生于低海拔的原生林的树上或石壁上。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选取7块3年生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样地和7块其原生林对照样地,对其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了调查,依此对其多样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共有植物94种,隶属46科,主要以一些阳性和半阳性植物为主,其中菊科和禾本科植物较为普遍。对照样地所反映的原生林林下,共有植物167种,隶属49科。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生长的植物在其原生林林下几乎都有分布,但不是优势种。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3个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其原生林。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各植物物种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优势物种较突出,而原生林林下各物种株数分布比较均匀,优势物种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