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杭州西湖山区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西湖山区常绿阔叶林(EBLF)、落叶阔叶林(DBLF)和针叶阔叶混交林(NBLMF)3种植被类型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针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较低;在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比较中,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落叶阔叶林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枯立木在常绿阔叶林中主要存在于6~10 m高度,而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主要存在于3~4 m高度.与其他各地植被类型相比,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杉木取代阔叶林后林下水源涵养功能差异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取代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杉木纯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枯落物与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枯落物平均蓄积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42 t/hm^2)>杉木纯林(3.12 t/hm^2),枯落物平均厚度表现为杉木纯林(9.17 c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42 cm)。(2)最大持水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6.23 t/hm^2)>杉木纯林(5.57 t/hm^2),最大持水率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84.40%)>杉木纯林(179.50%);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48 t/hm^2)>杉木纯林(4.13 t/hm^2),最大拦蓄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41 t/hm^2)>杉木纯林(4.97 t/hm^2)。(3)枯落物层的吸水量与浸水时间符合对数函数Q=aln(t)+b,而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指数函数V=at^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蓄水能力强于杉木纯林。(4)土壤水分最大吸持贮水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3.58 mm)>杉木纯林(41.88 mm),可以看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的土壤可以更好地为植被提供良好的水分供其生长;土壤水分最大滞留贮存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20 mm)<杉木纯林(10.22 mm),即杉木纯林内的土壤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能力。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以及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多个因素的计算综合推断可知,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秦岭北坡水源林区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岭北坡水源林区选择不同针阔混交林和落叶混交林林分,对其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为针阔混交林大于落叶阔叶林,40cm土层土壤水分平均(非毛管)滞留贮存量为针阔混交林大于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地土壤的渗透性能较好,其平均渗透系数达到了6.93mm/min,是落叶阔叶林地的4.97倍,且同一林地内0—20cm土层的渗透系数均大于20—40cm土层。基于主成分分析,锐齿栎×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地土壤的综合水文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4.
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一直是生态学与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以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6种不同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凋落物层贮量为5.48~23.19 t/hm2 ;落叶阔叶林地凋落物层的持水量远大于其它林地。不同林地土壤硬度平均值变化为13.24~25.43 kg/cm2 ;不同林地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黄山松林 > 玉山竹林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 马尾松林。从土壤的渗透速度来看,不同林地土壤的渗透性能依次为:马尾松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 黄山松林 > 玉山竹林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林地最大蓄水量大小依次为:落叶阔叶林 > 马尾松林 > 常绿阔叶林 > 黄山松林 > 玉山竹林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而其涵养水源量大小排序:落叶阔叶林 > 马尾松林 > 常绿阔叶林 > 黄山松林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玉山竹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常绿阔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人工营造杉木林枯枝落叶层微生物区系的分布、数量和种群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森林枯枝落叶层微生物区系以细菌占优势,其次为真菌,放线菌较少。各类群微生物数量、芽孢杆菌活性、枯枝落叶分解强度,阔叶林高于阔叶针叶混交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高于杉木林。  相似文献   

6.
两种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土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田林老山杉木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状况、微生物数量及凋落物分解的土壤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287d 杉木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失重率地表样分别为23.8%和24.9%,埋置样分别为35.8%和37.2%;C:N 缩小地表样分别为41.0和32.4,埋置样分别为22.4和20.0。凋落物腐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明显上升,但冬季显著下降。凋落物腐解刺激相应土层土壤微生物增长,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 C,N 含量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hm2)落叶阔叶林(6.80t/hm2)针阔混交林(5.52t/hm2)常绿阔叶林(4.61t/hm2),且未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区4种森林类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较强,其次是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最低。研究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半分解层凋落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且宜优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模式进行森林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阔叶幼林取代杉木林后的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阔叶混交幼林的土壤肥力,并将其肥力特征与杉木幼林进行对比研究。3种林分的立地条件相似常绿阔叶混交林1由12种观赏树种组成,常绿阔叶混交林2由7种速生乡土阔叶树种组成,常绿阔叶混交林3由12种阔叶树种组成。结果表明,各林地的土壤呈强酸性。常绿阔叶混交林1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居各林地之首,其余的养分含量也大于或近似于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2的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钾含量在4种林分中最高,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也较高,说明这两种阔叶混交林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常绿阔叶混交林3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大于杉木林地,但是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小于后者。常绿阔叶混交林地1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地2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大于杉木林地,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较高,表明这2种阔叶混交林显著地改善了林地肥力。  相似文献   

9.
田林老山南坡位于桂西北田林县境,主峰海拔2062.5m,面积约350km~2。该区木本植物79科210属452种。其植物区系特点为:区系成分起源古老,特有种较多,成分复杂,地理替代和垂直带替代明显,热带、亚热带性质强。主要森林类型有:杜鹃、吊钟、红果树等组成的山顶矮林;稠、栲、木荷、木莲、水青冈、枫香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栲、石栎、楠、润楠、茶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桦木、马尾树、拟赤杨、枫香、桤木、栋、山柳等组成的次生落叶阔叶林;黄杞、浆果楝、扁担杆、水锦树等组成的常绿阔叶灌丛;山柳、南烛、木姜子等组成的落叶阔叶灌丛;平脉椆、红荷木、海南蒲桃等组成的谷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细叶云南松、矩鳞油杉等组成的南亚热带针叶林;以及人工栽培的松、杉等组成的亚热带针叶林。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是:海拔250~800m,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由于人为干扰剧烈,已消失);海拔800~1500m,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海拔l500~1900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900m以上,山顶矮林带。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经营年限山核桃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探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常绿阔叶混交林转变为山核桃纯林过程中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的变化,利用相邻样地比较采样法,研究了山核桃—阔叶混交林0,5,10,20a山核桃纯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结果表明,林地枯落物层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0a林地的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5,10,20a的山核桃林地;随着经营年限的延长,林地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呈下降的趋势,与0a相比,分别下降了38.2%~54.6%,58.1%~69.7%,21.0%~33.2%;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毛管孔隙度及持水力等指标在不同经营年限山核桃林地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与0a土壤的持水力(21 450.0t/hm2)相比,经过不同年限的经营,持水力分别下降了10.6%~20.4%。总体上,山核桃—常绿阔叶混交林转变为山核桃纯林后,降低了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11.
苏南丘陵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通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紧密结合科研、教学和生产实际,全方位报道水土保持领域阶段性最新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重点报道有关水土保持学科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以及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凤阳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含水量等,研究了中亚热带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海拔影响.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逐渐减小.在海拔300~I 355 m高程范围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容重平均值逐渐减小,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土壤贮水量平均值均增大;土壤排水能力平均值为:海拔900 m>海拔600 m>海拔1 355 m>海拔300 m.同一海拔4种林分类型土壤容重平均值:人工杉木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柳杉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土壤贮水量平均值均表现为人工柳杉林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土壤排水能力平均值表现为:常绿阔叶混交林>人工杉木林>人工柳杉林>针阔混交林.综合分析,同一海拔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及保持水土能力要高于人工柳杉林.  相似文献   

13.
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阳梯田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水源涵养林的存在对于梯田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得到元阳梯田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对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4种主要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林下的植物物种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多样性规律进行了标准样地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155种,隶属66科,其中,山茶科、禾本科、蓼科植物占有绝对优势,不同植被类型森林群落的优势种不同;物种丰富度大小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物种多样性特征表现为,乔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杂木林>人工水冬瓜林;灌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无灌木层分布;草本层: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植被分布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存在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景观基质; 2005—2009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较为频繁,景观类型转移面积总量为4 116.95 hm2,而转移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开展,2009—2015年动态变化强度减缓;(2)从影响因素上看,自然地理因素中的高程因子是影响区域整体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受高程影响最大,人为因素中村民生活干扰和林区干道因子对耕地的分布影响明显;(3)从景观演替方式来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面积转移以自然演替为主; 常绿落叶阔叶林因人为影响与其他景观类型发生相互转换; 竹林因其生长特点强势侵入其他景观类型; 自然演替与人为影响的双重作用导致灌木林地与牧草地、耕地间发生景观类型转变。因此,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是各影响因子对各景观类型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类型和权重大小与景观类型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中游河岸带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枯落物是保障森林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水文层次,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通过分析苏南丘陵地区的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含水率、蓄水量及其与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苏南丘陵地区枯落物含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火炬松林、毛竹林;蓄水量由大到小则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火炬松林、毛竹林。降水和蒸发等气象要素对枯落物含水率有重要影响,一次连续降水会显著增加枯落物含水率,但存在1~5d的滞后;蒸发量与枯落物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平均蒸发量与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火炬松林和毛竹林枯落物含水率有明显负相关。落叶林(落叶阔叶林、毛竹林)枯落物蓄水量受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要比常绿林(火炬松林、常绿阔叶林)大,而同一种林分枯落物蓄水量与该林分表层(10cm土层)含水率的相关系数高于次表层(20cm土层)与枯落物蓄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选取海拔相近的6个典型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毛竹林以及柳杉林),在其林下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蛋白酶5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个林分类型中,常绿阔叶林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柳杉林分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而针叶林则表现出土壤蛋白酶活性最高杉木林则表现出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较低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分布,土层越深,土壤酶活性越低同时该地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相关性较高,尤其是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四面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冠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市四面山6种不同森林类型(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竹林)最大容水量和林冠截留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温性针叶林和暖性针叶林较其他4种森林类型具有更高的单位面积林冠最大容水量及林冠平均截留率,表现出较强的林冠截留功能;2)影响植物群落林冠最大容水量的主要因素为郁闭度及单位面积枝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3)影响各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率的主要因素为降水量、降水强度以及林冠枝叶干燥程度,随降水量或降水强度的增加,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冠截留能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枝叶干燥程度对不同森林类型截留能力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