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15 a、25 a、35 a和45 a)樟子松林为对象,研究其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布规律及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林龄樟子松林土壤(0~2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7.34、0.39 g·kg~(-1)和0.19 g·kg~(-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含量、C/N和C/P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全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45 a生林分显著降低);而N/P的变化不显著。(3)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各林分在0~2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不足总含量的1/3;C/N和C/P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C/N增加、C/P降低);而全磷含量和N/P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变化不大。综上所述,本研究区樟子松林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极为贫瘠,但樟子松人工林种植增加了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各林龄樟子松林土壤同时受氮、磷养分的限制,但随土层加深受氮的限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科尔沁沙地引种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章古台地区选取4种不同林龄(15,25,35,45年)、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针叶-凋落叶-土壤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C、N、P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叶土壤,C/N、C/P、N/P表现为凋落叶针叶土壤,且在3个库之间都有显著差异;(2)林龄对针叶-凋落叶-土壤的C、N、P及C/N、C/P有显著影响,均在35年生樟子松林中针叶-凋落叶-土壤的C、N、P含量最高;(3)相较于其他地区,针叶和凋落叶均表现出高C、P和低N的特征,具有较高的C/N、C/P和较低的N/P;(4)各林龄针叶N/P均小于14,表明该地区樟子松林整个生长过程始终受N的限制,但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5)针叶-凋落叶-土壤的C、N、P含量及其C/N、N/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该樟子松林生态系统的C、N、P元素在针叶、凋落叶和土壤3个库之间存在运输转换,但其内在维持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冬青卫矛内生放线菌YDG17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冬青卫矛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内生链霉菌YDG17,其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YDG17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Fulvia fulv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259.98、336.13和100.72 mg/L;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87.84 mg/L。离体子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97.62%,治疗效果为79.6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71.34%,治疗效果为64.23%。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选用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YDG17发酵液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并对其活性馏分进行ESI-MS/MS分析,表明其活性物质主要为链丝菌素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为首次从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林下生态高效栽培3种药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方法]在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百部、砂仁和天冬,在种植时、种植后180 d和种植后360 d取样进行土壤pH和营养元素检测。[结果]3种药材种植后对土壤pH的影响小;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但百部种植下的土壤全氮含量呈缓慢升高;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全磷和全钾逐渐减少,但天冬在种植后360 d土壤全钾含量有所升高;铵态氮含量先减少后升高。[结论]在林下种植百部、砂仁和天冬,应根据不同作物实行不同的施肥方案,在松树-百部的种植模式下,种植前期宜多施氮、磷、钾肥料,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在松树-砂仁的种植模式下,种植前期可以适量少施氮肥和磷肥,适当施用钾肥,在种植后期应多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在松林-天冬的种植模式下,在种植前后期应多施磷、钾等肥料,施用少量氮肥,种植后期增加氮、磷肥的施用,适当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尾巨桉纯林、灰木莲纯林、香梓楠纯林、灰木莲×尾巨桉、香梓楠×尾巨桉5种造林模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凯式定氮仪测定5种林分土壤全N,NaCl浸提蒸馏法测定土壤速效N,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全P,HCl-H2SO4溶液浸提法测定土壤速效P,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全K和速效K,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过...  相似文献   
6.
从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中分离到59株植物内生真菌,农用杀菌活性测定表明,M-1菌株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Alernaria solani)、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和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80.3%、78.5%和87.8%。M-1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0 mm、20.0 mm、16.0 mm和20.0 mm。M-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最高,IC50为63.6μg/mL。Doskochilova溶剂系统鉴定表明,M-1的发酵液中含有硫藤黄菌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下,桉树纯林和桉树 + 红椎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方 法】通过严格的土柱淋洗试验,模拟酸雨 pH 分别为 3.0、4.0、5.6、6.0。【结果】酸雨处理下两种林分土壤和 土壤淋洗液 pH 值均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降低,桉树纯林土壤 pH 的平均下降幅度为 1.41,桉树 + 红椎混交林为 1.66;土壤淋洗液养分含量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增加;两种林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随酸雨 pH 的 降低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桉树纯林中随酸雨 pH 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在桉树 + 红椎混交林 中无显著变化;同一 pH(pH3.0)条件下,与 CK 对比,桉树纯林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下降率分别为 28.7%、46.6%、12.4%,桉树 + 红椎混交林下降率分别为 18.9%、23.5%、11.3%。【结论】两种林分对比可知, 桉树 + 红椎混交林对酸雨的缓冲能力强于桉树纯林。  相似文献   
8.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15 a、25 a、35 a和45 a)樟子松林为对象,研究其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布规律及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林龄樟子松林土壤(0-2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7.34、0.39 g·kg^-1和0.19 g·kg^-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含量、C/N和C/P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全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45 a生林分显著降低);而N/P的变化不显著。(3)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各林分在0-2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不足总含量的1/3;C/N和C/P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C/N增加、C/P降低);而全磷含量和N/P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变化不大。综上所述,本研究区樟子松林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极为贫瘠,但樟子松人工林种植增加了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各林龄樟子松林土壤同时受氮、磷养分的限制,但随土层加深受氮的限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望天树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一级保护树种,人工林栽培是扩大其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磷素供应是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溶磷菌在磷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不同林龄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细菌,探究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溶磷特点,以期为望天树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1)利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从不同林龄望天树林分根际土中分离筛选溶磷细菌,挑选4株高效溶磷菌,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2)通过检测溶磷动态,研究溶磷细菌溶磷量与菌液pH的相关关系。(3)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高效溶磷菌在不同环境因子和营养因子下的溶磷特性。【结果】(1)共分离筛选出18株溶磷菌,其中溶磷能力较强菌株为P4、P8、P12和P30(溶磷量分别为552.87、559.78、548.53、598.89 mg/L)。(2)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P8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P4和P12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30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3)P4、P8、P12和P30菌株的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