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基础生物化学是农科类、生物类、环境类、医药类等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较难,且面临学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状况,普遍存在"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勉强"的现象。因此,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教学效果。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加强研究性实验操作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基础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蒸煮马铃薯中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46个马铃薯品种蒸煮块茎中检出43种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中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5种、烷烃类5种、呋喃类2种、酮类3种、苯环类7种及其它化合物2种。【结论】醛类物质是蒸马铃薯的主要香味成分,而苯甲醛、3-甲硫基丙醛、癸醛、壬醛、正己醛、2-正戊基呋喃等化合物是蒸马铃薯的主要芳香物质,不同马铃薯品种间,芳香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UV-B辐射对植物的形态建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地表UV-B辐射的加剧也必将对作物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株高、节距、叶面积和根冠比等几个重要的形态指标,分析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形态响应差异,为综合评价UV-B辐射对马铃薯的影响和耐受性品种选育奠定基础。试验以4个普通和3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自然光照(CK)和2个增强的UV-B辐射[2.5 k J?m-2?d-1(T1)、5.0 k J?m-2?d-1(T2)]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15 d、30 d和45 d时测定株高、节距、叶面积和比叶重,收获时测定根冠比。最后得出几个形态指标的响应指数(RI),并以累积胁迫响应指数(CSRI)对试验品种的耐受性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在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多数品种呈现株高降低、节距缩短、叶面积减小、比叶重增加的一致性变化趋势,且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加和时间延长,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愈加显著。各品种对UV-B辐射的形态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品种的株高、节距、叶面积受UV-B辐射抑制较为明显,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减幅较大,如‘合作88’地上部分(鲜重)RI值在T1、T2处理下分别为-60.28、-70.44,‘丽薯6号’则为-58.61、-66.44;彩色品种受到的影响较小,‘转心乌’地上部分RI值分别为107.75、21.4,‘21-1’为41.49、-45.72。随着地上生物量增长受到显著抑制,地下部分特别是根系也受到明显的影响,普通与彩色品种间根系RI值的变化规律与地上部分一致。由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减幅更显著,各品种(系)的根冠比均比对照增大(T2)。T1、T2处理下5个品种的CSRI值显示‘合作88’(-133.35、-240.85)与‘丽薯6号’(-104.09、-160.2)在增强的UV-B辐射处理下形态特征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彩色品种(系)‘转心乌’(275.97、51.26)、‘21-1’(96.8、-142.17)比普通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显示具有一定的UV-B辐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群体的光合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群体的光合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间作使马铃薯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从而导致单株生产力率下降。而间作改变了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中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从而促进玉米单株生产力的提高。但马铃薯各品种受到的影响差异较大,有些品种如云薯301较耐间作,产量下降不甚明显,而另一些品种如合作88则不耐间作。可以把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作为品种耐阴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花色素苷是影响花色的主要色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云南地方彩色马铃薯品种‘剑川红’和‘转心乌’,外引品种‘黑美人’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方法从其块茎表皮中克隆到DFR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三个彩色马铃薯的DFR基因编码3...  相似文献   
6.
紫甘薯具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因此有抗氧化活性,为探明新选育的滇紫甘薯抗氧化组分和活性,为滇紫甘薯系列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云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滇紫甘薯新品种的花色苷、总黄酮、绿原酸、总酚、β-胡萝卜素等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不同滇紫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和总还原力均高于对照;滇紫甘薯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表现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说明滇紫甘薯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且与含量呈正相关。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滇紫甘薯24号中较低,但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较高,尤其绿原酸含量最高,且对ABTS和DPPH 2种自由基的EC50较小;滇紫甘薯54号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还原力最高,清除ABTS和DPPH 2种自由基的EC50最小,抗氧化活性最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紫甘薯24号和滇紫甘薯54号抗氧化组分较为均衡,滇紫甘薯24号和滇紫甘薯54号可作为功能型食品添加剂或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3GT)能催化无色的花色素生成有色的花色苷。本研究采用RT-PCR法从彩色马铃薯中克隆了3GT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3GT基因编码44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信号肽但无跨膜结构域,还有一定的亲水性,定位于细胞质。同源比对表明3GT与茄子等茄科植物同属一簇,亲缘关系最近,与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远。3GT蛋白主要的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且只有一个功能结构域,即氨基酸序列中的93~407区段,它与UDP-glucoronosyl、UDP-glucosyl transferase的功能结构域相匹配,因此,3GT属于UDPGT型糖基转移酶超家族的一员。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3GT相对表达量和花色苷含量均是块茎高于叶片,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花色苷含量较高的器官,其3GT的相对表达量也较高,说明花色苷的积累与3GT的表达正相关。本研究可为花色苷积累的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花色苷合成途径中的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覆膜滴灌栽培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三种栽培方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栽培出苗率和大薯率高,产量可达3 557.59 kg/666.7m2,比对照增产58%,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而覆膜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由于导致土温较高出现烂种,使出苗率降低,同时覆膜促进了茎叶生长,降低了收获指数,造成显著减产.所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7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的抗氧化组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筛选抗氧化性强的优质彩色马铃薯品种,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7个彩色马铃薯品种(黑金刚、希森8号、红玫瑰2号、大牛角、剑川红、干巴洋芋、花心洋芋)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花色苷、总黄酮、绿原酸、总酚、β-胡萝卜素等氧化组分含量及总还原力,并对其抗氧化组分含量与总还原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分析了7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的抗氧化组分及总还原力的综合评分;最后测定7个彩色马铃薯品种花色苷和VC(对照)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并计算了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结果】不同彩色马铃薯品种的抗氧化组分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黑金刚的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希森8号的总酚含量最高,红玫瑰2号的绿原酸含量最高,大牛角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不同彩色马铃薯品种的总还原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黑金刚>希森8号>红玫瑰2号>大牛角>剑川红>干巴洋芋>花心洋芋。同一彩色马铃薯品种不同抗氧化组分的含量也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色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花色苷、总黄酮含量与总还原力,绿原酸、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抗氧化组分及总还原力的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希森8号的综合评分最高,黑金刚、红玫瑰2号、大牛角、剑川红居中,花心洋芋和干巴洋芋的综合评分均较低。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7个彩色马铃薯品种花色苷对DPPH、ABTS、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能力,且其EC50值均小于VC。【结论】7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组分及较高的总还原力和抗氧化活性,其中希森8号可作为优质的功能型彩色马铃薯品种开发,其他品种可根据不同优势开发不同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